高等师范院校热物理课程内容与体系改革之初探
【摘要】: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各国为了在激烈的国际角逐中抢得先机,竞相对各自的教育进行改革。我国的高等学校,面临着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艰巨任务。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的载体,课程内容与体系就成了教学改革的重点。
高等师范院校物理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等学校的物理教师,热物理课程对该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更好地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热物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就显得很迫切了。
本文通过对高等师范院校物理教育专业热物理课程内容与体系的历史和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对热物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全文共分三个部分,分别论述了对高等师范院校热物理课程内容与体系的要求,对热物理教材历史和现状的分析,并在最后提出了对热物理课程内容与体系的一种改革方案的设想。
|
|
|
|
1 |
陈波;应用物理学专业《热学》与《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整合之初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01期 |
2 |
李颂晖;参加AIAA第十九届热物理会议及第十七届流体动力学、等离子体动力学和激光会议有感[J];力学与实践;1985年06期 |
3 |
В.А.基里林
,姜作仁;热物理发展的现状与前景[J];力学进展;1973年04期 |
4 |
王补宣;面临新世纪机遇的工程热物理[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8年05期 |
5 |
纪军,刘涛,郭烈锦,林宗虎;重大项目"能源动力中多相流热物理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J];中国科学基金;2005年01期 |
6 |
杨已青;;数学分析课程内容与体系改革的初步实践[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
7 |
郭烈锦;21世纪多相流热物理学科的未来与挑战[J];科技导报;1995年10期 |
8 |
王伯春;刘宝林;李代禧;余德洋;;冷速压力对玻璃化温度和径向分布函数的作用[J];低温与超导;2010年03期 |
9 |
赵南明,王存诚;生命科学与热物理学再次相遇——生命系统中的热耦合问题[J];物理;1998年03期 |
10 |
邹庆化;固体材料在近平衡态下的热物理特性[J];大学物理;1997年09期 |
11 |
С.С.КутаеЛадзе,В.Н.Ярыгин
,А.К.Ребров
,董务民;分子气体动力学的一些问题[J];力学进展;1985年01期 |
12 |
华泽钊;低温生物医学与热物理[J];物理与工程;2001年06期 |
13 |
彭晓峰,陈剑波,陶涛,李笃中,朱敬平;污泥特性及相关热物理研究方向[J];中国科学基金;2002年05期 |
14 |
学身;;NaF晶体色心激光器[J];激光与红外;1982年02期 |
15 |
学身;;LiF晶体F1心连续激光器[J];激光与红外;1982年02期 |
16 |
王爱俊,朱德忠,顾毓沁;热物理激光测量中的三维温度场重构方法[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8年03期 |
17 |
林宗虎;能源和动力工程中的重要理论基础——多相流热物理[J];中国科学基金;2000年06期 |
18 |
黄祖洽;核能和物理学[J];物理与工程;2002年02期 |
19 |
汤凤林,段隆臣,В.Ф.Чихоткин,刘晓阳;合理控制规程参数,防止金刚石钻头烧钻——金刚石钻进技术专题之三[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4年08期 |
20 |
诸凯;;天津大学应用热象仪开设教学实验[J];实验技术与管理;198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