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调的本体论与创作论意义初探
【摘要】:本论文阐述了词体文学发展演变过程;着重探讨了词与音乐的配合关系及由此形成的词文学的本体特征;以《浣溪沙》、《贺新郎》为例对具体词调的文学特性进行了分体研究,结合唐宋阶段的具体词作,探求词调各自的独特体式、总结创作经验。从而揭橥词调对于词文学的本体论及创作论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角度和方法均较为新颖。以词与音乐的关系为经,以词牌分体研究为纬,以较为广阔的视野和细致科学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创新的结论和不尽同于前辈学人的见解,如弦、管乐精神对音乐文学演变的影响、宫调的性质及其在词中的作用、字音和旋律的具体配合规律、小令转韵与慢词犯调问题的解释、对具体词调体式特征的归纳、及对创作方法的体悟等等。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