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政治稳定问题研究
【摘要】: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发展中国家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大量的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矛盾与问题。维护社会的政治稳定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从政治稳定在人类历史中的现实表现看,较为常见的形态有两种,即静态政治稳定和动态政治稳定。本文首先对1949-1978年中国政治秩序和政治稳定状态进行了历史考察,认为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就形成了一种静态稳定的状态。这种稳定状态有很多弊端,它导致社会结构僵化,政治生活不发展;同时它也是靠外力的强制得以实现的,所以虽然这种稳定可以维持下去,但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接着本文对1978年后中国政治稳定状态的转换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治稳定状态是一种动态的政治稳定。动态政治稳定是指社会在发展中的稳定,是政治系统处于发展和前进之中,在前进中不断发现不合理的组织成分,并予以根除和调整,使其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达到在发展中获得新的、更加完善的和谐与稳定。在21世纪初的今天,在我国社会向现代化逐步迈进的过程中,我们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动态发展的政治稳定状态。
那么如何维护社会的动态稳定呢?本文从横向层面上对如何维护政治稳定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本文提出,改革和发展是实现动态政治稳定的基本途径;权威和秩序是动态政治稳定的基本要素;民主机制是实现动态政治稳定的现实基础;执政党执政水平的高低是动态政治稳定能否实现的决定性要素,等等。文章最后还论述了政治稳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指出政治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政治稳定必然是动态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