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本溪庙后山遗址的铀系年代研究
【摘要】:
现代人起源的时间、地点和环境背景是当今古人类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二种主要假说“非洲起源”和“多地区连续演化”已激烈争论了近二十年。东亚直立人(Homo erectus)和早期智人(archaic Homo sapiens)在演化系统上的联系与此直接相关。依原有人类化石地点年代系列,一般认为中国直立人和早期智人的交替发生在约200 ka前,远晚于同一事件在非洲发生的~600 ka。这一格局应有利于东亚直立人演化较慢和当地早期智人外来的假说。
位于辽宁省本溪县的庙后山地点,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中更新世人类遗址,其年代位置的确立对相关学科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报道该地点出土人类化石的第5、6堆积层次生碳酸盐岩和骨化石样的铀系测年结果。夹生于第6堆积层三个钙板的年龄分别为276_(-38)~(+60)、>535、346_(-61)~(+160)ka,其下第5层中的钙板为526±31 ka,据此堆积层无地层倒序现象,第6层顶部应至少为200 ka,第5层中部应大于500 ka。本文结果远大于该地点原基于骨化石铀系测年的年代框架,支持中国直立人和早期智人交替比原认为约200 ka早得多的观点。
主要基于次生碳酸盐岩铀系年代这一时标,已有研究的安徽巢湖银山、周口店第1、4、15地点的测年结果亦如此。这些地点新的年代数据是我国中更新世人类遗址年代框架被整体压缩的有力证据。我国直立人和早期智人的交替,很可能与非洲同一事件无重要的时间距离,倘被进一步证实。本文结果对东亚人类演化模式的研究将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