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顺康时期)追和唐宋词研究
【摘要】:清初顺治、康熙二朝由于历史条件和政治背景等原因,多因诗文网罗文字狱案件,很多文人遂倾向于用词表达内心的情感。历史事件的发生与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社会现实的看法、体会,总能在词中找到对应。清词发展整体上呈现学习、模仿唐宋词经典的面貌,这一学习模仿过程又并非单一、被动的复制与重现,而是充满主体性、主动性的创新过程。本文以《全清词·顺康卷》以及补编为研究范围,分析研究顺康词人对唐宋词的追和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探究清初顺康词较唐宋词的创新之处。以对《全清词·顺康卷》及其补编中收录的追和唐宋词的统计数据分析为主,从词家、词作、词调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被和唐宋词家总体以苏、辛为主,兼及颇多唐宋名家,在对两宋的词人选择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对唐宋词名家与名篇的认同整体上是相统一的,具体又变现为名家认同度较名篇认同度高;在词调的选择上倾向于使用一些韵律要求较宽松,适于表达综合情感的词调。第二章从追和者角度分析追词创作的形式、动机并探究追和对象动态变化的原因。追和形式有和韵、和意、风格模仿三种,动机主要有:追摹经典、境遇与情感相似、社会历史时局相似、亲友共作、文学竞赛等,追和对象动态变化体现为不同时段的词人根据时代特征和审美需要,变化地选择特定唐宋词家作为自己的师法对象。第三章以追和词为基础,探究分析清初顺康词人与金、元、明三朝词人相比,在追和对象选择、追和形式、内容、风格上的创新,风格创新以陈维崧的霸悍、何采的清新狂傲、金堡的苦涩辛辣等为代表。分析不同词人对同一首词的和作差异也可以辨析顺康词人创作的不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