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需分析的城市开发区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摘要】:在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城市开发区以腾飞之势跨越了初创与成长的历史时期,并迈入了由“孤岛”向“新城”转型的发展阶段。在功能转型过程中,开发区面临着空间结构失衡的困局,交通、社会、环境问题相继涌现。为解决上述问题,促进新时期开发区的可持续与创新发展,本文以空间结构失衡的根源——空间供需矛盾为切入点,旨在揭示这一矛盾及其成因,并基于供需分析探索空间结构优化的方法与策略。
论文在展望了以问题为导向的空间结构研究趋势,阐述了以发展为主线的空间结构基础内容后,进行了下述三大主体内容的研究:首先,通过长三角开发区实证研究揭示了生产、居住、服务三类空间的供需矛盾与总体特征,并深入剖析了矛盾的三大成因;其次,以供需优化目标为导向明确了供需影响因素优化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供需优化的评价模型;再次,基于开发区空间结构整合与管治创新趋势,根据空间供需优化方法,提出了相应的空间结构整合与管治创新策略。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第一,以空间供需为研究视角,运用空间组织与管治保障手段来调整供需影响因素化解供需矛盾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开发区空间结构发展中的问题;第二,基于供需分析建立的空间比例结构与布局结构两大评价模型,有助于开发区空间结构优化实施后进行反馈;第三,通过实证案例提出的空间结构整合模式,将为开发区空间规划提供参考与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U984.113;F299.2
|
|
|
|
1 |
王兴平;;中国开发区空间配置与使用的错位现象研究——以南京国家级开发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2期 |
2 |
顾朝林;论城市管治研究[J];城市规划;2000年09期 |
3 |
孙翔;新加坡“白色地段”概念解析[J];城市规划;2003年07期 |
4 |
郑国,王慧;中国城市开发区研究进展与展望[J];城市规划;2005年08期 |
5 |
王长坤;日本新城建设对天津开发区空间规划的借鉴[J];城市;2005年04期 |
6 |
邢海峰,马玫;城市开发区空间有机生长的规划研究——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城市开发;2003年06期 |
7 |
杨开忠,邓静;中关村科技园区空间布局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01期 |
8 |
张伟,顾朝林,陈田,邱友良;中国高新技术区的综合评价[J];地理研究;1998年03期 |
9 |
曲大义,于仲臣,庄劲松,刘同友,杨明,武勇;苏州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发展对策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10 |
杨忠伟;臧慧怡;;灰色用地在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探索[J];规划师;2009年05期 |
|
|
|
|
|
1 |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余江李华叶林;[N];光明日报;2008年 |
2 |
通讯员 虞付月 记者 朱聚强;[N];杭州日报;2005年 |
|
|
|
|
|
1 |
本报记者 姜洪桥;[N];经济观察报;2006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