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研究
【摘要】:近年来研究表明,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对颅内静脉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SWI是一种三维、高分辨率、T2*加权的梯度回波成像方式。它利用静脉和组织之间磁敏感性差异引发的相对相位变化和幅值改变来增强小静脉的可见性。为了获得接近最优的静脉对比,SWI常选择较长的回波时间,因而数据采集时间较长。回波时间长时,会引起T2*衰减,导致图像的信噪比相对较低。由于梯度回波对磁场不均匀性比较敏感,因此在构建三维SWI相位模板时,某些局部磁场严重不均匀的区域会因为非共振效应而产生伪影。由于静脉负对比度,在三维SWI数据显示时常采用最小密度投影(Minimum-Intensity Projection, mIP),在轴向投影中,由于大脑的自然形状,低密度的空气和骨组织体素会出现在脑外围区域的投影线中,导致mIP图像中脑外围区域的静脉和脑组织信号损失而产生伪影。低密度的空气和骨组织也使得常规全脑SWl数据的矢状面和冠状面投影难以进行。此外,小静脉的可见性与背景信号密切相关,抑制背景信号能增强小静脉的可见性。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对SWI快速数据采集和重建、伪影校正和静脉增强等问题做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
(1)研究了部分k-空间数据采集和基于凸集投影的图像重建方法,能有效减少数据采集时间,并表明在部分k-空间中施加三维Fermi滤波器,可提高图像的信噪比和减小空间分辨率的角度相关性。
(2)提出了双回波和多回波磁共振动静脉数据同时采集(Simultaneous Acqusiti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and Venography, MRAV)技术,在3T下采集MRA(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数据的同时,无需增加额外的扫描时间,就可获得MRV (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数据。研究了空间分辨率对MRV图像静脉-背景对比度的影响。指出不同长度回波时间(Echo Time, TE)对MRV图像信噪比和非共振伪影的影响。表明通过拟合多个TE数据能更有效地映射R2*信号,进而量化脑区的铁离子沉积度。
(3)研究了一种基于局部磁场梯度计算的非共振伪影校正方法,无需进行相位解卷绕,通过计算局部磁场梯度来估计局部磁场的不均匀程度,进而抑制相位模板中残留的背景信息。
(4)研究了两类脑组织体分割方法:一种是基于局部相位和幅值统计属性构建多变量映射来提高空气和脑组织的分离度,从而更可靠地分割脑组织;另一种是基于改进的变分水平集算法,直接对幅值图像中的脑组织进行分割。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地抑制三维SWI数据越面显示时脑外围区域的信号损失和进行面内mIP。
(5)研究了三种小静脉图像增强算法:构建了图像域的二阶相位差高通滤波器来增强小静脉的相移,并用Fermi滤波器抑制SWI的背景信号;研究了对幅值图像的k-空间数据进行高通滤波来抑制背景组织的方法,提高小静脉的可见度;提出了基于Hessian矩阵的三维多尺度静脉增强算法,通过研究Hessian矩阵的特征值对静脉的特异性表现,来抑制背景组织和噪声,增强小静脉的可见性。
|
|
|
|
1 |
张磊,金真,曾亚伟,李科,郑冬,王彦;EPI序列的TE参数对功能磁共振成像激活信号的影响[J];放射学实践;2004年09期 |
2 |
郝保云;不同采集条件SPECT图像比较[J];中华核医学杂志;1995年03期 |
3 |
胡军武,冯定义,胡丽丽,夏黎明;磁敏感性伪影的产生及抑制技术探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3年01期 |
4 |
朱文珍;王承缘;夏黎明;漆剑频;;MR磁敏感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其在脑部疾病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9年09期 |
5 |
T.Persigehl;A.Wall;J.Kellert;J.Ring;S.Remmele;W.Heindel;郭丽君;;应用MR多回波⊿R2~*磁敏感校正技术确定肿瘤血容量[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0年04期 |
6 |
刘森;魏立志;李忠军;吴祥庆;陈爽;孙秀丽;;磁敏感成像在颅外伤颅内微小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2010年03期 |
7 |
C.A.Colbert;B.A.Holshouser;G.S.Aaen;C.Sheridan;U.Oyoy o;D.Kido;龙淼淼;;MR磁敏感加权成像所示大脑微出血对于非车祸创伤儿童的长期预后价值[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0年06期 |
8 |
苏慧;孔庆奎;陈绪珠;;磁敏感加权成像在中枢神经病变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05期 |
9 |
李海云,李光颖,王筝;一种基于水平集的脊柱MRI图像分割算法的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4年03期 |
10 |
杨永贵;郭岗;郑晔;许晓金;;影响全身弥散技术成像效果的因素[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
11 |
李玥,唐庆玉;一种基于水平集的医学图像分割算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5年05期 |
12 |
曲东锋;;T2~*加权梯度回波成像磁敏感血管征对确定卒中亚型的意义[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11期 |
13 |
王永峰;陈月洁;赵利峰;;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原理及临床应用57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年25期 |
14 |
张玉东;何宁;黄鹤;位春萍;;FLASH-T_2~*WI序列MR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年01期 |
15 |
刘婷;N. Fujima;K. Kudo;S. Terae;K. Hida;K. Ishizaka;Y. Zaitsu;;脊髓动静脉畸形:利用MR磁敏感加权成像评价治疗后静脉氧饱和度的变化[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0年03期 |
16 |
张学军;金钰铌;孙睿;李玲;;磁共振Propeller技术消除患者因运动及磁敏感效应造成伪影的作用(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22期 |
17 |
倪萍;陈自谦;张鲁闽;马继民;;3T磁共振的特点及其质量控制策略[J];中国医疗设备;2009年12期 |
18 |
N.J.Taylor;A.Makris;M.L.Ah-See;M.J.Beresford;J.J.Stirling;路红;;原发性乳腺癌:化疗前和化疗期间固有磁敏感加权成像与组织学相关性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1期 |
19 |
朱丽丽;杨春;李绍东;徐凯;;磁敏感成像诊断脑血管畸形[J];放射学实践;2010年02期 |
20 |
沈俊林;张辉;刘起旺;杨晓棠;钱丽霞;张锁旺;梁力;王乐;王效春;;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