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嘉湖平原河道生态建设理论与应用研究
【摘要】:本论文对历史的总结与分析,采用调查总结法、试验检测法,结合典型河道案例分析,提出传统河道整治存在的不足,继而探索新的河道整治方案,使河道不仅满足排涝、引水、航运等功能,更有利于恢复河道内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改善河道水质,有利于提高河道两岸的自然景观,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辛江塘生态修复施工抛弃了硬性护岸,用植物来取代砌石护岸,改变了传统的渠道化和硬质化建设思路,兼顾了栖息地保护和土地利用两方面的需求,保留河流连续性、蜿蜒性,保留河流的深潭、浅滩、沙洲等原有河流地貌形态,避免河道平面形态规则化、断面形式单一化和护坡材料硬质化。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水边环境,维持了水生生物生存、繁育等的自然环境,使河流生物群落多样性得以提高。
木场桥港进一步在疏浚断面标准、治理思路上进行创新。河道疏浚断面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宽窄不一、河底高程高低不平,以促进流态的变化和跌宕暴氧,有助于水环境的改善;治理思路上从全面整治转变到局部整治,进行修复性治理。
从理论到实践,从试点到推广,从建设到评价,提出平原河道的治理模式、投资模式和管理模式,并重点分析了治理不同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