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工业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和制衡机制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进入新千年以后,中国的制造业大国地位正在逐步确立。201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87581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3.1倍。但是,由于各地工业园区规划面积过大,不仅导致大量良田被侵占,更导致工业用地利用方式的粗放。2010年工矿仓储用地供给面积达到15.27万公顷,占全国建设用地面积总供给的35.67%。归纳中国城市发展的路径可以发现,工业发展是推动城市化前进的重要动力,而工业用地的快速扩张亦是引起城市增长管理失效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我国工业用地扩张的驱动力与制衡机制,探索如何走出目前城市增长管理失效的困境,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梳理了工业用地扩张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现实出发,分析中国的工业发展对城市人口、经济、社会及土地利用各方面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工业就业对第三产业就业拉动具有“乘数效应”,因而工业发展将带动商业、住宅、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的开发。在此基础上,研究结合产业发展与城市增长的规律,得到区域增长模型。然后,进一步将产业发展与城市增长的作用结果投影到土地利用上。由于在既定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下,地价政策对区域工业用地扩张,以及耕地保护具有重要影响,因而本文在工业用地扩张的概念模型中引入工业地价政策,通过改变工业出让价格的参数值调节工业用地扩张的驱动与制衡效果。
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构建区域工业用地扩张模型,模型划分了人口、经济、工业用地、耕地、城市五个子系统,从逻辑上梳理了各子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将模型的各部分进行参数刻画。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通过调节工业出让价格的参数值得到三种模拟情景,分别为基础情景、地方经济发展政策情景、耕地保护政策情景。通过辅助子系统合理性检验、参数敏感性分析以及历史数据吻合性检验,验证该模型参数选择的合理性和总体功能的有效性。研究发现系统动力学有机结合了土地政策与产业发展,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地价政策情景下,工业用地面积、耕地面积、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城市化率等观测指标有着显著差异。
基于模型情景模拟的分析,从工业地价形成机制、土地财政驱动下的政府行为、耕地计划管理制度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提出造成目前城市增长管理失效的原因主要,包括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土地博弈行为、我国土地市场制度管理混乱、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方式存在弊端、耕地计划管理制度失灵。最后,针对我国现行的城市用地增长管理政策,从工业地价管理、产业协调发展、土地利用规划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四方面提出了调控策略。
|
|
|
|
1 |
谈明洪,李秀彬,吕昌河;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中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及其对耕地的占用[J];中国科学D辑;2004年12期 |
2 |
杨钢桥;城镇用地扩张的影响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04期 |
3 |
刘贵明;;小城镇用地扩张的社会影响及其法律规范[J];商业时代;2007年23期 |
4 |
何丹,刁承泰,许婧婧,孙秀峰,李养兵;我国特大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年03期 |
5 |
林奇胜;刘红萍;张安录;;小城镇用地扩张效率案例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年01期 |
6 |
毛丹妮;杨钢桥;;小城镇用地扩张的影响评价[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年01期 |
7 |
石伟伟;梅昀;刘灵辉;;武汉市建成区用地扩张的经济驱动力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2期 |
8 |
黄木易;吴次芳;岳文泽;;土地利用规划在城市化用地扩张管制中的困境及对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
9 |
刘红萍;城市住宅扩张中存在的问题[J];城市问题;2003年05期 |
10 |
梅昀;汪如民;陈银蓉;;柳州市及城乡结合部非农建设用地扩张与控制规模的探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4期 |
11 |
杨宝龙;方元;冯徽徽;陈红顺;;东莞市城镇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
12 |
曾辉,蒋峰,李书娟;南昌地区城市建成区景观结构特征对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4年09期 |
13 |
胡银根,韩桐魁,杨钢桥;小城镇用地外延扩张的动力因素探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年06期 |
14 |
胡银根,韩桐魁;小城镇用地有序扩张与无序扩张辨识[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
15 |
蔡银莺,张安录;武汉市农地城市流转的基本态势及区域差异[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年04期 |
16 |
卢晓玲,杨钢桥;小城镇工业用地空间扩张的方式与特征[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年03期 |
17 |
潘文灿;可持续发展与土地利用规划[J];资源.产业;1999年06期 |
18 |
吴斌;我国小城镇建设和土地的集约化利用[J];小城镇建设;2004年02期 |
19 |
刘红萍,杨钢桥;城市住宅用地空间扩张机制与调控对策[J];经济地理;2005年01期 |
20 |
吴佩林,鲁奇,王国霞;近20年来北京市耕地面积变化及其相关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