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铜品质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铜金属具有很多优良特性,在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铜矿日益枯竭,废杂铜资源显得愈发重要。废杂铜来源广泛成分含量参差不齐,加上废杂铜冶炼工艺和参数的差异,致使冶炼得到的再生铜的铜成分含量不一。再生铜中不同的铜成分含量代表了不同的品质,因而检测再生铜的铜成分含量是废杂铜冶炼自动化过程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现有的方法无法有效实现准确快速地检测。
为此,本文针对现有再生铜品质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在研究了光谱成像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基于高光谱特征的铜成分回归建模方法,通过建立的回归模型实现再生铜品质的检测。
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成像光谱仪成套系统价格昂贵,在分析了成像光谱仪的物理原理和实现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本文再生铜品质检测的应用背景,进行了硬件平台的部件选型和组装搭建。根据硬件平台特性和应用需求,开发了一款配套的成像光谱仪铜品质检测软件。
2)提出了再生铜样本高光谱特征的提取方法,在分析讨论了样本数据处理、核函数选取以及建模参数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高光谱特征铜成分的LSSVR回归建模方法,设计了LSSVR回归建模的详细步骤。根据详细的建模步骤,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建立的回归模型可以实现再生铜品质的准确快速地检测。
3)在研究了非负矩阵算法(NMF)和粒子群算法(PSO)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的非平滑非负矩阵算法(PSO-nsNMF)。结合本文再生铜品质检测的应用背景,利用PSO-nsNMF算法提取局部非负信息的特性,提出了基于高光谱特征的铜成分PSO-nsNMF-LSSVR回归建模方法,设计了PSO-nsNMF-LSSVR回归建模的详细步骤。根据详细的建模步骤,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建立的回归模型可以实现再生铜品质准确快速地检测。
最后,对本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
|
|
|
1 |
黄久凯,杨荣仲;对甘蔗品质检测的几点建议[J];广西蔗糖;2003年03期 |
2 |
王凤成,张玮,陈万义;揉混仪及其在小麦粉品质检测中的应用[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4年12期 |
3 |
马喜;杨波;李莉;程晓东;;T17-A甜菜品质检测取样机的性能及应用[J];中国甜菜糖业;2007年04期 |
4 |
刘洪英;李庆利;刘锦高;薛永祺;;基于便携式高光谱成像的BOD实时检测研究[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1年01期 |
5 |
陈红,王巧华,宗望远,文有先;禽蛋品质检测现状及展望[J];湖北农业科学;2003年02期 |
6 |
叶昱程;应义斌;;多光谱图像技术在食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食品学报;2003年04期 |
7 |
吴桂苹;胡荣锁;卢少芳;赵建平;谭乐和;;电子鼻在咖啡产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香料香精化妆品;2011年05期 |
8 |
;杜邦推出含莱卡(Lycra)梭织面料品质检测标准[J];纺织导报;1997年06期 |
9 |
卜凡艳;韩剑众;;无损检测技术在食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2007年07期 |
10 |
陈建伟;;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大米品质检测[J];粮食与油脂;2008年05期 |
11 |
陈建伟;刘璎瑛;;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大米品质检测综述[J];粮食与食品工业;2008年03期 |
12 |
张晓慧;刘建学;;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牛奶及其制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J];红外;2007年06期 |
13 |
何晓峰;徐守东;;计算机与棉纤维品质检测[J];中国纤检;2008年10期 |
14 |
李亮;丁武;;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牛奶及其制品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奶牛;2009年03期 |
15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品质检测实验室(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顺利通过扩项评审[J];中国茶叶加工;2001年02期 |
16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品质检测实验室(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结果已得到其它27个国家和地区35个实验室认可机构的承认[J];中国茶叶加工;2001年02期 |
17 |
叶昱程,应义斌;水果品质检测与分级技术[J];农机化研究;2003年01期 |
18 |
李任强,陈瑶,江凤仪,方玲,张小芬;微量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色素C制品的品质[J];分析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
19 |
马本学;应义斌;饶秀勤;桂江生;;高光谱成像在水果内部品质无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年06期 |
20 |
成芳;廖宜涛;马君伟;;猪肉品质无损检测研究进展[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