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拉曼分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工业应用
【摘要】:在线分析仪器越来越广泛地进入到工业过程的各个生产装置。它所提供的及时、准确的分析数据为稳定生产、优化操作、节能降耗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线拉曼光谱分析具有可测量多种形态的样品、灵活的采样方式、无需样本预处理等优势,是过程分析技术(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 PAT)的重要组成。本文就在线拉曼技术中的多项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开发了PX装置在线拉曼分析系统并投入工业应用,具体包括:
1、在线拉曼分析系统中采用的背照式CCD阵列光谱仪具有干涉信号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非特定荧光物质的干涉信号校正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某炼油厂催化重整装置的在线拉曼分析中。根据工业现场数据,与标准校正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随着仪器连续运行,光谱仪的部分特性发生改变,标准校正方法无法获得变化信息,未能实现对干涉信号的校正,本文提出的基于非特定荧光物质的干涉信号校正方法对干涉信号的去除更准确,并且能准确跟踪CCD固定模式的变化,对在线拉曼分析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2、为了提高拉曼光谱基线校正的准确性,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迭代加权最小二乘的基线校正算法。该算法将基线以多项式形式表示,将一阶微分计入加权系数,通过迭代求取加权最小二乘的方式得到基线方程,实现基线校正。结合仿真数据和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在全谱范围内具有最低的光谱畸变;此外,相比其它多项式基线校正方法,该方法对多项式阶数选择的依赖程度最低。
3、针对在线分析应用中的多类型定量分析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支持向量机分类与回归的混合模型。由于光谱定量分析模型的准确度依赖于建模样本的选取,该模型对待测样本进行预分类,再选取局部样本建模分析属性值。应用该模型,对多类别汽油的辛烷值进行了拉曼光谱分析,实验对比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
4、针对复杂体系中某特定组分的分析问题,在间接强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展谱峰解析算法用于拉曼光谱的谱峰解析。该方法采用了Voigt函数快速算法,提高了最优化结果的稳定性;对于谱峰不存在非线性变化的组分光谱,直接以数值向量形式表示,降低了优化复杂度。同时通过迭代优化的方式将基线估计与谱峰解析分离,避免了高阶多项式参数优化可能带来的结果不一致。该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汽油中苯、甲苯含量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少量建模样本下,扩展谱峰解析算法能有效提取特定组分的光谱特征,与光谱分析中常用的多元校正方法相比,大幅度提高了分析精度。
5、以中石化镇海炼化PX装置模拟移动床色谱C8芳烃分离过程的在线拉曼分析仪为例,系统阐述在线拉曼光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模型分析方法与现场应用,并且给出了多个测量指标的现场实际运行趋势。在定量模型分析中,研究了C8芳烃混合物中各组分相对拉曼截面随浓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扩展谱峰分解和拉曼截面校正的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所需建模样本量少,与现有的PLS模型和基于恒定拉曼截面假设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精度。该在线分析系统已在工业现场连续运行近一年,经现场连续运行表明,该在线拉曼仪具有分析速度快、分析精度高、维护工作量少等优势。其重复分析误差不超过±0.1%,各指标与标准色谱分析结果的误差不超过±0.5%,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并已经在厂方逐步取代常规气相色谱分析,为实现先进控制与实时优化提供关键测量信息。
|
|
|
|
1 |
朱惠菊,方炎,魏凤文,于永澄,朱克莉,张鹏翔;染料分子SERS与FTIR-Raman的比较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4年05期 |
2 |
刘树仁;日本首次用氧化锗玻璃纤维研制成功拉曼激光振荡[J];中国有色冶金;1983年09期 |
3 |
陈晋阳,张红,肖万生,翁克难,郑海飞;高温高压下干酪根在水中变化的拉曼光谱原位分析[J];光谱实验室;2004年06期 |
4 |
刘刚,刘剑虹,张林,俞帆,孙世中;人体不同组织的拉曼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5期 |
5 |
杜文龙;梁庭;薛晨阳;唐建军;叶挺;;利用新设计磨具对铌酸锂晶片的减薄及减薄后的测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
6 |
任斌,田中群;固体催化剂的研究方法 第十六章 电化学催化中的激光拉曼光谱法(上)[J];石油化工;2002年06期 |
7 |
周南;2004年拉曼光谱学国际会议(Ⅰ)[J];分析试验室;2005年06期 |
8 |
陈勇,周瑶琪,章大港;几种盐水溶液拉曼工作曲线的绘制[J];光散射学报;2002年04期 |
9 |
俞帆,龚光林,曾昭权,刘刚;七种硝酸盐的拉曼散射[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
10 |
吴乔锋,叶勇,胡继明,王小华,沈爱国;拉曼光纤探针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生命科学仪器;2003年Z1期 |
11 |
张鼐,张大江,张水昌,张蒂嘉,崔京钢;氯盐溶液的拉曼光谱特征及测试探讨[J];岩矿测试;2005年01期 |
12 |
幸冢厷光,李玉林,作花济夫;BaO·YO_(1.5)·SiO_2和BaO·LaO_(1.5)·SiO_2系统玻璃结构的拉曼光谱研究[J];玻璃与搪瓷;1988年05期 |
13 |
庄志诚,张晴,丁爱丽,罗维根,李辉,陈先同;纳米薄膜PLT的拉曼散射[J];光散射学报;1995年Z1期 |
14 |
任斌,田中群;固体催化剂的研究方法 第十六 章电化学催化中的激光拉曼光谱法(下)[J];石油化工;2002年07期 |
15 |
胡军,胡继明;拉曼光谱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进展[J];分析化学;2000年06期 |
16 |
贾霖,王昕,张树霖, 李经建,陈泳,刘忠范,蔡生民,沈电洪;用拉曼光谱研究多孔硅的光发射机制[J];光散射学报;1995年Z1期 |
17 |
王学进,费允杰,熊艳云,聂玉昕,冯克安;钒氧化物薄膜的拉曼散射[J];光散射学报;2001年04期 |
18 |
赵东源;任继尧;王起斌;修正坤;曹锡章;;尾式卟啉铁轴向加合含氮配体的共振拉曼光谱的研究[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
19 |
高小玲,I.S.巴特勒;应用拉曼光谱法对大气污染进行定量监测分析有关问题的研究[J];化工进展;1994年06期 |
20 |
田中群,任斌,佘春兴,陈衍珍;电化学原位拉曼光谱的应用及进展[J];电化学;199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