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流域地表水水质综合评价与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
【摘要】:尽管在工业点源与城镇生活污水控制治理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我国水污染问题仍然严重,农田化肥径流、农药以及集约化畜禽养殖排放等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流域地表水主要污染源之一。为有效地控制流域非点源污染,需要制定与执行科学可行的计划,而流域水质评价与非点源负荷定量评估则为此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本研究主要针对流域地表水水质综合评价与非点源污染模拟进行研究。以太湖苕溪流域为研究区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应用自组织特征映射(Self-Organizing Map, SOM)与哈斯图技术(Hasse Diagram Technique, HDT)对流域地表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流域各项地表水水质分类模型并予以优化;建立苕溪流域HSPF模型对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定量化模拟评估。主要结论如下:
(1)应用自组织映射与哈斯图方法对地表水水质监测数据集进行分类、建模、解释与评估,揭示了流域水质特征。选取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与总磷指标进行HDT综合分析,结果反映流域上游水质较好,中、下游水质相对较差;敏感性分析表明西苕溪流域的高锰酸盐指数、总氮以及总磷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
(2)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选取径向基函数为核函数,建立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和总磷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并使用交叉检验与网格搜索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将优化后的模型应用于苕溪流域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分类性能,优于传统线性判别分析与二次判别分析的分类能力。
(3)运用GIS、BASINS等建立了HSPF模型所需要的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建立了苕溪流域HSPF模型,并对模型的水文、泥沙、营养盐等模拟模块分别进行了校正与验证。采用用相对误差(RE)以及Nash-Suttcliffe效率系数(Ens)对模型模拟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水文模块参数是适合的,模型HSPF对流量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对泥沙、营养物氮、磷的模拟效果“一般”。总体上,模拟结果可接受,模拟精度基本满足要求,可用于苕溪流域非点源污染过程模拟。
(4)利用HSPF模型对2007年苕溪流域非点源污染总氮、总磷负荷进行估算,并与调查值比较,结果显示苕溪流域非点源总氮负荷模拟值是10698t,调查值是9003t,相对误差为18.83%;非点源总磷负荷模拟值为1695t,调查值为1499t,相对误差为13.8%;流域非点源总氮、总磷负荷分别占总污染负荷的51.5%与42.7%。苕溪流域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重要的污染源。
(5)对苕溪流域农业非点源类型进行HDT敏感性分析,表明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主要影响因素是种植业与养殖业污染。根据HSPF对苕溪各子流域总氮、总磷输出结果作哈斯图分析,结合非点源耕地土壤的氮、磷养分负荷,确定了苕溪流域非点源污染重点控制区域。基于种植业不同施肥管理措施情景分析表明,减少化肥施用量对非点源污染削减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显著;基于畜禽养殖污染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情景分析表明,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削减50%,总氮与总磷削减率分别达到13.56%与18.73%。最后,对苕溪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治理提出了建议。
|
|
|
|
1 |
Bruce P.Van Haveren
,黄毅;公用土地非点源污染的控制[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87年02期 |
2 |
杨文龙,杨树华;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研究[J];云南环境科学;1996年03期 |
3 |
汪雅谷;农业环保与农业生产——第五讲 农村非点源污染及防治[J];上海农业科技;1996年06期 |
4 |
洪小康,李怀恩;水质水量相关法在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中的应用[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5 |
李贵宝,李建国,毛战坡,尹澄清,王为东;白洋淀非点源污染的生态工程技术控制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5年01期 |
6 |
William·F·Ritter;蒋林燕;王秉忠;;降低农业非点源污染影响的措施[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0年03期 |
7 |
辜来章;吴德玲;郝淑英;;滇池非点源污染特征及防治[J];云南环境科学;1991年01期 |
8 |
李怀恩,沈晋,刘玉生;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实例[J];环境科学学报;1997年02期 |
9 |
路月仙,陈振楼,王军,许世远;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环境保护;2003年11期 |
10 |
许书军,魏世强,谢德体;非点源污染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4期 |
11 |
杨建云;洱海湖区非点源污染与洱海水质恶化[J];云南环境科学;2004年S1期 |
12 |
牟瑞芳;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非点源荷载计算方法(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Technology Newsletter;2004年02期 |
13 |
朱小娟,普智晓;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环境影响及防治对策[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年06期 |
14 |
姜达炳;美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管理的考察[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7年03期 |
15 |
吕耀;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素造成的非点源污染[J];农业环境保护;1998年01期 |
16 |
张春玲;陕西省汉江、丹江非点源污染及控制对策[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2002年01期 |
17 |
周慧平,葛小平,许有鹏,罗维佳;GIS在非点源污染评价中的应用[J];水科学进展;2004年04期 |
18 |
李琪;陈利顶;齐鑫;张心昱;马岩;;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磷指数评价法研究进展[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S2期 |
19 |
石辉;水土流失型非点源污染[J];水土保持通报;1997年S1期 |
20 |
张大弟,张晓红,章家骐,沈根祥;上海市郊区非点源污染综合调查评价[J];上海农业学报;199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