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符号视角的汉语隐喻研究
【摘要】: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认知方式,是自然语言中十分普遍的现象。隐喻认知研究对于全面地认识和利用这一工具以及推动语言认知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现有隐喻认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总结现有隐喻认知理论的优点和不足;针对隐喻的定义本质、分类和认知过程这三方面的问题,在探讨隐喻的认知符号性基础上提出了隐喻的定义和识别标准。在论证隐喻认知直接性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基于要素明晰度的隐喻分类、隐喻的认知策略、要素和语境对隐喻认知的影响、不同类型隐喻的具体认知过程。最后,通过微博隐喻语料的统计、分析和意义解读来检验本研究所提出的理论假设是否可用于分析和解读汉语微博隐喻。隐喻具有认知符号性。隐喻是通过一个事物或事件的属性来认识另一事物或事件的认知方式,这种认知方式通过语言表述出来就是隐喻语言。认知是将事物或事件的特性、功能结构、关系三方面的属性经验识解为概念属性的过程。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隐喻就是通过喻体概念的特性、功能结构、关系三方面属性来认识本体的过程,因此根据隐喻涉及的认知内容,隐喻可以分为特性映射、功能结构映射以及关系映射隐喻。隐喻不仅涉及认知对象(本体)和借以认识对象的事物或事件(喻体),还涉及认知的符号中介(即各种模态的隐喻表达式),因而从符号的角度来看,隐喻是表意符号。隐喻符号包括符形、解释物和对象,隐喻表达式是符形,喻体是解释物,本体是对象,其表意过程以喻体为中介指向本体。隐喻是体现事物或事件对应关系的象似符,其象似性是通过事物之间属性的对应来体现。根据隐喻的认知符号性,隐喻可以定义为特定语境中通过某一事物或事件的概念属性来认识另一事物或事件概念的亚象似符。根据此定义,隐喻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涉及两个事物或事件,二是这两个事物或事件对应于不同的概念,也就是属于不同类别,三是通过一个事物或事件概念的属性特征来认识另一事物或事件。隐喻认知过程也就是确定喻体向本体映射的概念属性并完成意义解读的过程。隐喻的认知符号性、语言经济原则以及隐喻认知实证研究都表明隐喻认知可以直接进行,即隐喻意义解读不是以否定其字面意义为前提。本体、喻体和喻底在隐喻中的呈现方式(直接、间接或隐含形式)即隐喻要素明晰性制约着隐喻的认知过程。根据其要素明晰性,隐喻可以分成五类:第一类隐喻(本体、喻体、喻底直接出现的隐喻),第二类隐喻(本体喻体直接出现的隐喻),第三类隐喻(本体喻体之一直接出现另一间接出现的隐喻),第四类隐喻(本体喻体间接出现的隐喻),第五类隐喻(喻体直接出现的隐喻),不同类型隐喻的认知策略也不同。语境包括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以及文化语境,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隐喻认知。上下文语境对隐喻判断以及确定隐喻要素和映射属性起着重要作用。情景语境通过限定话语主题、彰显说话者意图、消除歧义等方式在隐喻判断以及确定隐喻意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语境在隐喻认知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制约喻体概念属性、突显喻体在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中的含义以及为本体提供理性意义和情感意义的语义参数等方面。要素明晰度越高的隐喻,其认知过程和步骤越简单,反之亦然;包含间接或隐含出现要素的隐喻,必须根据语境确定其要素才能进一步确定其映射的属性。隐喻认知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根据隐喻要素明晰性判断隐喻类型;第二,根据隐喻类型进行隐喻解读或者根据语境确定本体和喻体;第三,根据具体语境确定喻体向本体映射的认知内容;第四,确定具体映射属性并完成意义解读。对新浪微博隐喻语料库中真实隐喻语料的分析验证了本研究所提理论框架的科学性。对语料的隐喻要素明晰性分析表明微博隐喻要素明晰度高,体现为第一类(本体喻体喻底直接出现)隐喻和第二类隐喻(本体喻体直接出现)所占比例很高。这主要是微博语言的新奇性和语境信息的匮乏增加了读者理解隐喻的认知努力,博主为促进微博隐喻交际顺利进行而通过提高隐喻要素明晰度来协调双方的认知努力。第一类隐喻和微博隐喻认知内容分布特征表明喻体和本体之间的映射主要包括特性、功能结构、关系三个方面的属性映射,这与隐喻认知涉及的概念属性内容一致。要素明晰度不同的五种微博隐喻的意义解读过程分析证明基于要素和语境对隐喻认知的作用提出的隐喻认知基本步骤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语料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隐喻认知模型适用于微博隐喻分析,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