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角色
【摘要】:
本文试以接受理论来分析译者在文学翻译中扮演的角色。本文认为,翻译过程应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译者对原语文学作品的理解、解读阶段;第二,译者构造译语作品的阶段;第三,译者修改、评论译语作品的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译者的角色各不相同。在第一阶段,译者主要是读者;在第二阶段,他是作者;在第三阶段,他则是评论者。因此译者身兼三职,充当三位一体的角色。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文章首先引进了文学理论中的接受美学理论;第二章,文章分析了译者三位一体的角色,并构建了较为合理的翻译过程;第三章,分析了影响译者作为原文读者的各种因素,并指出只有最大程度的视野融合是可行的;第四章,文章又分析了译者作为译文作者与译文读者的关系,以及译者是如何构造文学作品的意义,文章认为译者在构造译文时,必须考虑读者,同时,文学作品意义的构造主要在于文学性的确定;第五章考察了译者作为评论者的角色,他以译文读者的眼光审视自己的译文。最后,文章对译者的基本能力进行界定。
最后文章得出如下结论:(1)由于译者的介入,完全视野融合是不可能,只有最大程度的视野融合才是可行的;(2)名著在不同时期的重译应受到鼓励;(3)合格的译者应具有语言、文化和文学的三方面能力。
本文的基本出发点是以读者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