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种质资源种子特性、生化和分子标记的分析研究
【摘要】:
为了探索世界芝麻种质资源的鉴定和长期保存新技术,本论文选用亚洲中国和非洲贝宁国70份不同生态型芝麻种质样品,利用电脑和摄像机连接图像分析,SDS-PAGE,同工酶电泳和RAPD分子标记等技术,对芝麻种质样品进行植株、花、果实和种子形态特征,生长和生育等特性,蛋白质电泳图谱,同工酶电泳图谱和RAPD指纹图谱等方面研究,并将所得有关资料进行聚类分析,矩阵分析,二维排序以性状相关显著性等数理统计分析。从研究结果分析。现已获得下述初步明确的结论:
1.经不同生态型芝麻品种植株和种子22个性状的聚类分析,可将芝麻品种分为8个聚类。非洲贝宁2个芝麻品种分为第Ⅲ类,中国东北芝麻品种分为第Ⅳ类,中国杭州芝麻品种分为第Ⅷ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芝麻品种的自然生态类型。
2.经芝麻幼苗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的聚类分析,可明确地将芝麻品种分为中国和非洲贝宁两大类。这一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电泳作为芝麻品种生态区域的分类有一定的价值。
3.利用Dice遗传相似系数计算芝麻品种的RAPD数据的遗传相似矩阵,按UPGMA方法进行聚类,发现芝麻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43~0.897之间。经RAPD分子标记指纹图谱的聚类分析,全部芝麻品种均分为不同聚类,表明芝麻种子RAPD分子标记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可以有效地区分不同芝麻品种。
4.经32℃8个月保存的芝麻种子的加速老化活力测定,并结合种子
大小、重量和种皮颜色的分析。结果表明,芝麻种子耐藏的强弱与种皮颜
色有关。一般是黑色和深色种皮的芝麻种子较为耐藏。
5.经超干(含水量为 2…)芝麻种子32℃高温8个月贮g和 50C
加速老化的结合研究,结果表明,超干芝麻种子,保持种子发芽率高08%)
和活力强(活力指数94.32人因此可以认为,芝麻种子的超干保存是成本
低,简便和有效的长期保存方法,特别值得在我国非洲推广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S565.3
|
|
|
|
1 |
贾世锋,郭庆法,许金芳,刘治先;优质高产抗病糯玉米杂交种的选育[J];山东农业科学;1989年03期 |
2 |
游明安,盖钧镒,马育华;长江下游夏大豆地方品种群体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及量产等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研究[J];大豆科学;1989年01期 |
3 |
杨德,盖钧镒,马育华;我国南方大豆地方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J];大豆科学;1990年01期 |
4 |
宋启建,盖钧镒,马育华;长江中游夏大豆地方品种资源特点及遗传变异[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
5 |
钱大奇,盖钧镒,马育华;苏浙春大豆地方品种群体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及产量遗传变异的初步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
6 |
马育华,盖钧镒;江淮下游地区大豆地方品种的初步研究——(三)数量性状的表型、遗传型相关,选择指数,及其育种意义[J];作物学报;1979年04期 |
7 |
刘来福;作物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及其测定[J];遗传学报;1979年01期 |
8 |
马育华,盖钧镒;江淮下游地区大豆地方品种的初步研究——Ⅱ.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J];遗传学报;1979年03期 |
9 |
刘来福;作物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及其测定[J];遗传学报;1979年03期 |
10 |
毛盛贤
,刘来福
,黄远樟
,冯新芹;冬小麦数量性状遗传差异及其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J];遗传;197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