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接枝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本体共聚合过程的研究
【摘要】:
本文从多相多组分本体聚合过程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橡胶接枝苯乙烯—马来酸酐本体无规共聚合过程的聚合动力学、相转变规律及共聚物组成和橡胶相结构的控制规律。采用半连续和连续聚合工艺成功制备了耐热和抗冲性能优良的橡胶增韧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R-SMA)树脂。
通过橡胶和接枝物中双键结构和含量的分析确定了热引发和化学引发方式下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和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的接枝反应机理,并通过聚合过程中真实接枝率和表观接枝率随转化率变化的研究探明了橡胶相尺寸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系统研究了半连续聚合过程的橡胶含量、橡胶种类、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马来酸酐含量、滴加速率、溶剂用量和搅拌转速等因素对聚合体系相分离和相转变过程的影响。指出相分离过程是一个热力学过程,相分离点主要由温度、组成等因素决定;相转变过程则是一个动力学和热力学共同作用的过程,体系的组成、温度、粘度和剪切强度等因素则都对其有重要的影响。
在深入理解该多相多组分聚合过程相转变行为的基础上,首次采用两种Monte Carlo模型——稳态模型和动态模型,来模拟聚合体系的相转变过程。稳态模型的参数虽然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但却能给出相转变过程的起点和终点;动态模型则从液液分散理论出发,综合考虑搅拌强度、体系粘度和密度、界面张力、接枝效率及相体积分率等因素的影响,能很好的预测相转变的起点,略加改进后该模型可以用于相转变的全过程模拟。
首次提出了橡胶接枝苯乙烯及苯乙烯—马来酸酐的非均相本体聚合动力学模型。实验和模拟研究表明,引发剂的笼蔽效应、橡胶初级自由基的活性较低是橡胶加入后聚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加入粘度较高的橡胶后引起的聚合体系凝胶效应将导致聚合速率增加。不同的橡胶,由于其结构和粘度的差异对聚合速率的影响不同。
系统研究了橡胶含量、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和引发方式、滴加速率、马来酸酐用量、溶剂用量和搅拌条件等工艺条件对橡胶接枝苯乙烯—马来酸酐本体半
摘 要
连续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研究发现MAH的补加速率是控制聚合速率和产品中
MAH含量的主要因素。升高温度、增加溶剂用量和降低马来酸配含量等有利于
减少体系中电子转移络合物(CTC)的因素均利于树脂共聚物组成的均一。非均
相聚合动力学模型对橡胶接枝苯乙烯一马来酸团本体半连续聚合过程模拟结果
表明,当聚合条件有利于减弱CTC的形成时,模拟结果与实验值较吻合,否则
误差较大。
系统剖析橡胶增韧R-SMA树脂的微观结构对冲击性能的影响。发现真实接
枝率较低时,树脂的冲击性能随真实接校率的增加而增加,当真实接枝率大于
120以后,树脂的冲击性能只决定于橡胶相粒径及其分布,但树脂的最佳橡胶粒
径随基体树脂中MAH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详细考察了操作方式、开车方式、搅拌转速和停留时间对橡胶接枝苯乙烯一
马来酸研连续聚合过程中共聚物组成和接校率的影响,分析了连续聚合与半连续
聚合产物橡胶相形貌的差异,总结出最佳的连续聚合工艺,成功地制备了性能优
良的抗冲级R-SMA树脂。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O631.5
|
|
|
|
1 |
黄源,曹堃,李宝芳,李伯耿;橡胶接枝苯乙烯本体共聚合全程动力学研究(Ⅰ)──接枝行为[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7期 |
2 |
曹堃,于在璋,李伯耿;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合进展[J];高分子通报;1994年02期 |
3 |
梁萌;储全全;叶仲清;潘祖仁;;抗冲聚苯乙烯预聚合动力学研究——Ⅱ 预聚体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J];合成树脂及塑料;1985年04期 |
4 |
李杨,李阳,刘宏海,张淑芬,洪定一;高抗冲聚苯乙烯的研制 Ⅰ.预聚合反应动力学及相转变过程的研究[J];合成树脂及塑料;1995年03期 |
5 |
王浩,王荣伟;橡胶增韧苯乙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物的方法[J];合成树脂及塑料;2001年05期 |
6 |
储全全,叶仲清,阳永荣;合成高抗冲聚苯乙烯预聚动力学的研究[J];合成橡胶工业;1985年02期 |
7 |
姚臻,李伯耿,曹坤,潘祖仁;高抗冲聚苯乙烯的合成机理与结构、性能[J];化工生产与技术;1997年03期 |
8 |
姚臻,李伯耿,曹坤,潘祖仁;R-SMA树脂的合成工艺[J];化工生产与技术;1997年04期 |
9 |
陈媛,李宝芳,曹堃,李伯耿;N-PMI-St-PB本体聚合过程中的相转变(Ⅰ) 相转变过程中体系物理特征的变化[J];化工学报;2000年03期 |
10 |
陈媛,李宝芳,曹堃,李伯耿;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聚丁二烯本体聚合中的相转变(Ⅱ) 聚合条件对相转变和橡胶相结构的影响[J];化工学报;2000年04期 |
|
|
|
|
|
1 |
张克惠,冯少如,寇开昌;注射工艺参数对塑料拉伸性能的影响[J];工程塑料应用;1985年04期 |
2 |
张淑芳,冀克俭,张银生;几种热塑性塑料的微观断裂行为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1995年06期 |
3 |
欧玉春,于中振,冯宇鹏;增强增韧PET工程塑料用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J];工程塑料应用;1997年04期 |
4 |
朱伟平;硅油用量对ABS/硅油混合物性能的影响[J];工程塑料应用;1999年06期 |
5 |
陈玉胜,张祥福,张勇,周志刚;马来酸酐、苯乙烯双单体接枝ABS及其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1999年11期 |
6 |
陈红兵,陈长江,杨秉新,李滨耀,张皓瑜;聚烯烃弹性体接枝率对其增韧PA1010的影响[J];工程塑料应用;1999年11期 |
7 |
张吉鲁,何杰,李学,王喜梅,杨春兵;改性尼龙66开发现状及应用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0年05期 |
8 |
陶国良,毛科人,汝海林;高聚合度聚氯乙烯材料的加工改性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0年09期 |
9 |
周春怀,王延伟,杨军忠;高刚性、高韧性、高流动性聚丙烯的研制[J];工程塑料应用;2001年03期 |
10 |
杜夕彦,宁荣昌,陈卫星;国内聚氯乙烯共混增韧改性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1年03期 |
|
|
|
|
|
1 |
郭亚芬;生产过程控制模型化方法探讨和应用实例[J];宝钢技术;2004年S1期 |
2 |
李旦杰,王健红,方刚;常减压蒸馏过程实时动态模拟[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
3 |
万斌,田文德,姚飞;精馏过程实时动态模型[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0年03期 |
4 |
胡永有,苏宏业,褚健;工业重整装置建模与仿真[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
5 |
梁萌;储全全;叶仲清;潘祖仁;;抗冲聚苯乙烯预聚合动力学研究——Ⅱ 预聚体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J];合成树脂及塑料;1985年04期 |
6 |
钱建兵,朱慎林;影响精馏塔板效率因素探讨[J];化工时刊;2003年07期 |
7 |
陆恩锡,张慧娟;化工过程模拟及相关高新技术(Ⅱ)化工过程动态模拟[J];化工进展;2000年01期 |
8 |
谢舜韶;复杂系统的蒸馏[J];化工学报;1957年01期 |
9 |
杨健,钱积新,周春晖;非理想多元物系精馏塔动态数学模型[J];化工学报;1990年01期 |
10 |
刘秀囡,路秀林;雾沫夹带对蒸馏塔板效率的影响[J];化工学报;1990年06期 |
|
|
|
|
|
1 |
谢文炳,杨金明,茅芸,王晨;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及其合金[J];工程塑料应用;1996年02期 |
2 |
傅荣政,王芳,章瑛虹,郁剑乙;耐热ABS/PC/SMAH三元合金的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0年09期 |
3 |
夏燕敏,石正金,杜关泉,王平;排气式挤出机在R-SMA中试脱挥中的应用[J];合成树脂及塑料;1999年01期 |
4 |
陈智强;SMA树脂工艺过程的中试研究[J];合成树脂及塑料;2000年05期 |
5 |
朱文炫;高抗冲聚苯乙烯体系中橡胶相的粒径及其控制[J];合成橡胶工业;1982年03期 |
6 |
梁萌,储全全,叶仲清,(木日)成勇,潘祖仁;折光指数法测定HIPS预聚反应转化率[J];合成橡胶工业;1984年02期 |
7 |
姚臻,李伯耿,曹坤,潘祖仁;高抗冲聚苯乙烯的合成机理与结构、性能[J];化工生产与技术;1997年03期 |
8 |
陈媛,李宝芳,曹堃,李伯耿;N-PMI-St-PB本体聚合过程中的相转变(Ⅰ) 相转变过程中体系物理特征的变化[J];化工学报;2000年03期 |
9 |
程秀红;张菊华;蔡兴贤;;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一种新型的热塑性工程塑料[J];化工新型材料;1986年05期 |
10 |
邹盛欧;汽车用塑料的市场与开发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1998年01期 |
|
|
|
|
|
1 |
巫拱生;烯类单体与聚酰胺纤维接枝共聚反应引发体系的研究进展[J];合成纤维;1985年04期 |
2 |
黄继才;羟丙基化磨木浆粕与丙烯腈接枝共聚的研究[J];造纸科学与技术;1986年04期 |
3 |
杜秀英,张维邦,许家瑞,陆耘,曾汉民;壳聚糖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动力学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
4 |
刘安华,刘长生,吴璧耀,蒋子铎;接枝共聚改性炭黑的分散稳定性[J];涂料工业;1997年02期 |
5 |
郑大锋,葛华才;香草醛接枝壳聚糖的微波辐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2期 |
6 |
龚亚峰,张子勇,张爱丰;聚丙烯与马来酸酐和苯乙烯在超临界CO_2中的双组分接枝[J];应用化学;2004年09期 |
7 |
J·B·唐纳特,程能林;碳的结构与反应性[J];炭素;1979年01期 |
8 |
杨靖先,贺大庆,吴军,杨华,高岩;在铈盐引发下甲壳质膜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接枝聚合反应[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4期 |
9 |
戴李宗,潘容华,倪子棉;相态结构对接枝氯丁胶粘剂性能的影响[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
10 |
巫拱生,贾翠红,鲁德忠,吴兴久,孙艳霞;Ce(Ⅳ)引发丙烯酸乙酯与玉米淀粉的接枝共聚反应规律及产物酶解性能的研究——乙烯基类单体与淀粉的接枝共聚反应(Ⅲ)[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198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