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α-生育酚脱色工艺研究
【摘要】:
本文研究了α-生育酚粗品的吸附脱色工艺,包括两种操作方式:搅拌槽和固定床。
在搅拌槽吸附脱色实验中,以单因素实验方法优化了六个影响因素:吸附剂、溶剂、温度、接触时间、吸附剂用量、浓度。最后确定以上海1#粉末活性炭为吸附剂、乙醇为溶剂、接触时间2小时、操作温度10℃、吸附剂用量0.2 g/g、溶液浓度0.1g/ml为最优操作条件,α-生育酚收率可以达到97.50%,产品色度由加德纳纳色标17#下降为15.2#。
在固定床吸附脱色实验中,选用吸附剂为上海0#颗粒状活性炭。通过实验解决了吸附剂的再生问题。用0.5M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和5%的乙酸乙醇溶液再生,重复再生3次,脱色效果不下降(产品色度均小于加德纳13.5#,部分产品的颜色小于加德纳9#),平均α-生育酚收率可以达到94.35%。根据操作温度为30℃、进料浓度为0.1g/ml、接触时间100min时的色度穿透曲线,得到进料负荷与产品色度的数学方程:y-产品色度(Gardner),η-进料负荷(g原料/ml固定床)。以新活性炭为吸附剂,考察接触时间、浓度、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得出操作温度在30℃、进料浓度0.1g/ml、接触时间1-2小时为较优条件,当处理量为0.37g/ml床层时产品色度优于加德纳13.5#部分产品色度小于加德纳9#,α-生育酚回收率为93.75%。
|
|
|
|
1 |
雷炳福;α-生育酚酯类产品及其制备方法[J];西部粮油科技;2003年02期 |
2 |
朱庆莉;臧连运;王宝琴;云志;;双液相溶剂萃取棉仁中α-生育酚的研究[J];粮油加工;2009年11期 |
3 |
胡传荣,谷文英;高d-α-生育酚的研制[J];中国油脂;2003年11期 |
4 |
余剑;段正康;杨运泉;王锋;;天然非α-生育酚的甲基化研究[J];杭州化工;2004年04期 |
5 |
余剑,段正康,杨运泉,王锋;天然非α-生育酚的甲基化研究[J];中国油脂;2005年04期 |
6 |
胡传荣,谷文英;高活性α-生育酚的制备及结构鉴定[J];粮油食品科技;2005年04期 |
7 |
刘艳梅,应敏;α-生育酚糖苷类产品的制备及其应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8 |
胡传荣,赵昕,章启勇;高活性α-生育酚的制备[J];食品与机械;2005年04期 |
9 |
吴春燕;段正康;余剑;杨运泉;;高d-α-生育酚的制备[J];中国油脂;2007年06期 |
10 |
鲍忠定;魏颖栋;丁献荣;许荣年;黄升平;;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油脂中d-α-生育酚和1-α-生育酚[J];粮油食品科技;2009年05期 |
11 |
陈忠明,胡军,李家胜;米胚芽中α-生育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
12 |
张苏社;庄希;周德卫;刘素芬;;植物油中α-生育酚的分离与测定[J];分析试验室;1988年08期 |
13 |
雷炳福,孙登文;α-生育酚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1997年07期 |
14 |
危凤;沈波;陈明杰;周先波;赵迎宪;;双进料模拟移动床分离α-生育酚(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12年04期 |
15 |
胡传荣;催化甲基化法制备d-α-生育酚[J];粮油食品科技;2004年04期 |
16 |
辛嘉英,吴小梅,赵永杰,赵贯里,夏春谷,李树本;脂肪酶催化水解反应纯化α-生育酚琥珀酸酯[J];分子催化;2005年04期 |
17 |
郑燕升;莫倩;;α-生育酚琥珀酸酯合成反应工艺及动力学研究[J];广东化工;2008年07期 |
18 |
林文;王志祥;史益强;;分子蒸馏提取高纯度天然α-生育酚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9年12期 |
19 |
吴春燕;蔡敏;易灵红;;α-生育酚醋酸酯的制备[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1年08期 |
20 |
李海洋;蒋平平;董玉明;印建国;姚培军;;胺甲基化与柱层析法制备高活性天然α-生育酚[J];中国油脂;201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