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睾丸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植睾损伤机制的初步研究
【摘要】:
第一部分:
大鼠原位异体睾丸移植模型的建立
目的:大鼠睾丸移植模型是研究睾丸移植术后植睾生理功能与生精功能的重要方法;虽然国外早有手术方法介绍,但由于大鼠血管甚细,模型制作困难、失败率高,为此,探索一种方法简便、成功率高的大鼠睾丸移植模型对开展实验研究至关重要。我们在温习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三套管法制作大鼠睾丸移植模型,为睾丸移植提供可靠的研究平台。
方法:选用体重200-250g健康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动物,术前12h供、受体禁食,但允许自由饮水。供体手术:5%异戊巴比妥钠以100mg/kg体重行大鼠腹腔注射,麻醉达成后腹部“+”字切口入腹,将左睾及其附睾和输精管、左睾动脉及其相连的腹主动脉段和左睾精索静脉及其汇入的左髂总静脉段切取,置入4℃保存液中。修剪供睾:以4℃睾丸灌注液经供睾腹主动脉段上端口进行灌注,至流出液澄清后止;将一枚预先制作的左髂总静脉cuff管外套于其管壁上,然后外翻髂总静脉壁于cuff管外壁上,并用9-0线紧紧环扎,同法完成腹主动脉上、下端口的cuff管的外套及环扎。受体手术:腹正中“L”型切口入腹,暴露、游离出左髂总静脉和左肾动脉下腹主动脉段,并在左精索静脉汇入处上方双重结扎左髂总静脉;以血管夹夹闭左髂总静脉起始处,在原先双重结扎线的近心侧前壁上剪一横切口,将供睾带有cuff管的左髂总静脉经此切口向心方向插进管腔,以9-0线环髂总静脉在cuff管处扎紧;之后,
浙江大学2003届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谭付清
分别于左肾动脉下方和左骼腰动脉上方阻断腹主动脉血流,在此段腹主动脉中点的前
壁处剪一切口,将供睾腹主动脉段带有CCff管的上端口经此切口向心方向插入管腔
内,9-0线环腹主动脉结扎在**R管上:同法,将供宰腹主动脉下端。R管远心方向
插入受体腹主动脉腔内,环扎固定;立即开放血流,恢复植睾血供;切除受体双宰,
修剪供、受体输精管两断端,在10倍显微镜下用10-0线行端端吻合,将供睾引带
缝合至受体睾丸引带上以固定宰丸:牵拉阴囊外层皮肤,将植辜拉入阴囊内,原位恢
复移位的肠管及脏器,两层关腹。
结果:开放血流后植睾恢复其正常颜色和输精管未端有活动性出血是睾丸移植成
功的判断标准。本组14例宰丸移植,术后l-Zh均清醒,自由饮水;结扎骼总静脉
侧肢体术后稍有水肿,24h后消退如常、与对侧肢体相比较无明显差异;最初,2例
术后3天死亡,解剖诊断为麻痹性肠梗阻伴感染;另2例分别于术后14天和28天
活体解剖检查植睾血供情况及各吻合口情况,见植睾血供良好,各吻合口通畅,取材
后予以处死;余10只均存活超过3 0天,直至处死。手术总时间约为4h,供睾热
缺血时间约为 12min,冷缺血时间 110 min左右,血管重建时间 15 min左右,受
体腹主动脉阻断时间 10min左右。
讨论:目前,CCff管吻合法广泛应用于小动脉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因其大大缩
短了血管吻合时间,且无吻合口渗血的困扰,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我们的实验也证
明了这一技术的稳定可靠性。本文所介绍的方法由于使用Cliff管吻合使腹主动脉阻
断时间缩短至10而n左右,且环扎牢固,无出血之虑:*u付管内血管内径在0.5-
0.7 mm之间,不会发生狭窄;内膜光滑且血流速度快,不会形成血栓;另外,Cuff
管套入法甚至可在肉眼直视下进行,更易掌握,从而有利于大鼠睾丸移植的广泛开展。
我们解剖发现,在骼内、外静脉分叉之上方阻断骼总静脉,该侧盆腔及下肢静脉血可
改经骼内静脉一盆底静脉丛和膀肌颈前、后静脉丛回流入对侧骼总静脉,而该侧下肢
及盆腔无淤血、坏死,也无明显水肿征象;实验证明在骼内、外侧静脉之上方阻断左
骼总静脉是切实可行的。本文介绍的Cliff管吻合方法极少失败,且吻合时间容易控制,
是手术成功率高的关键。另外,腹主动脉阻断时间短,对受体生理干扰小,也是重要
因素。
结论:1.cUff管吻合法应用于血管重建稳定可靠。
2
浙江大学2003届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谭付清
2.在骼内、外静脉分叉之上方阻断骼总静脉切实可行。
3.三套管法重建血管通路的大鼠原位异体睾丸移植模型具有操作简
单,成功率高的特点,易于推广。
|
|
|
|
1 |
刘均利;;大鼠睾丸中发现促皮质素释放因子[J];生理科学进展;1988年03期 |
2 |
白杨;叶哲伟;曾甫清;;流式细胞仪富集大鼠A1~A4型精原干细胞[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8年01期 |
3 |
叶康平,谭壮生,刘文毅,常元勋,江泉观;三硝基甲苯对大鼠睾丸芳基酯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影响[J];卫生毒理学杂志;1994年01期 |
4 |
陈海涛,郑新民,杨志伟,郑航,李世文,胡礼泉;低温对大鼠睾丸扭转后睾丸抗氧化能力影响的研究[J];中华男科学;2005年06期 |
5 |
寇素茹;段斐;马幼敏;;红外线对大鼠睾丸生殖功能的影响[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6 |
;计划生育 基础理论[J];中国医学文摘(计划生育妇产科学);2006年04期 |
7 |
赵永久;陈昭典;沈黎明;贺超奇;詹朝辉;任福金;姚吉;汤忠木;;乙醇对大鼠睾丸细胞凋亡的影响[J];医药导报;2006年08期 |
8 |
宁艳花;刘秀芳;关素珍;薛亚斌;刘桂珠;;乙酰甲胺磷对雄性大鼠生殖细胞及睾丸标志酶活性的影响[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
9 |
寇素茹;刘晋芝;孙晓芳;段斐;;红外线对大鼠睾丸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
10 |
谭委民,朱雯,丘志昌,苗秉 ;大鼠睾丸乳酸脱氢酶同工酶-C_4的分离纯化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
11 |
侯中林,姜艳香,许小平;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对大鼠睾丸、附睾及精子损伤的时间效应[J];癌变畸变突变;1995年04期 |
12 |
徐国刚,曾晓非,周袁芬,蒋学之;镉对雄性大鼠睾丸血管通透性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7年03期 |
13 |
李臻,张远强,刘新平,许若军;大鼠睾丸发育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英文)[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2年01期 |
14 |
杨志文,钟淑琦,张宝东,池美花;一氧化氮合酶在不同年龄大鼠睾丸中的表达[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15 |
刘晓燕;郭霞珍;马淑然;刘燕池;贺师鹏;;中医“肾应冬”的受体机制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16 |
陈伟;陆祥;舒小林;李季蓉;;染砷大鼠生精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J];贵州医药;2007年12期 |
17 |
胡伟;李冬梅;韩晓冬;刘红玲;于红霞;;6-HO-BDE-137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的毒性[J];生态毒理学报;2009年02期 |
18 |
贾晓俤;宋天保;史小莲;;可卡因对性成熟期大鼠睾丸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9年01期 |
19 |
王康;;年龄相关分子波形蛋白在不同月龄大鼠睾丸和附睾中的表达[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
20 |
刘秀芝;席晔斌;李荣平;陈广洁;王保国;蒋黎华;李伟毅;;Toll样受体对睾丸Sertoli细胞免疫调节的初步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