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不确定线性系统的鲁棒控制研究
【摘要】:
控制的目的是修正系统的动力学行为以达到期望的性能要求,控制理论来源于实际并应用实际。在精确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经典线性控制理论立足于使系统满足于一定的性能指标,而现代控制理论则追求性能指标最优。然而实际系统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不确定性,诸如未建模动态、参数不确定性、工作环境的变化、降阶及线性化近似等,也包括外部干扰的不确定性。为此,本文在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中将考虑系统有一定结构的不确定性,从而研究系统的鲁棒性能。
本文研究主题是不确定的线性系统的鲁棒控制,包括稳定性、二次稳定、结构稳定、H~∞控制、区域极点配置及广义系统区域稳定等。
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多项式的鲁棒Schur稳定半径基础上,给出一个判断区间多项式鲁棒Schur稳定的充分条件,应用这一充分条件建立了一个判断区间多项式的鲁棒Schur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并且给出一个判断区间多项式的鲁棒Schur稳定的算法。
2.把区间系统等价转换为一参数扰动矩阵集,利用这个转换我们把连续区间系统的鲁棒Hurwtiz稳定和离散区间系统的鲁棒Schur稳定的等价于一参数扰动矩阵集的鲁棒非奇异问题,然后利用结构奇异值的定义,给出区间系统的鲁棒Hurwtiz稳定和鲁棒Schur稳定的结构奇异值的充分必要条件。
3.对具有多边形不确定性的不确定系统建立鲁棒区域稳定的LMI充分条件,给出的LMI条件可解则二次稳定情形必可解,故比二次稳定有较少的保守性,推广有关文献的结果。
4.把一最近文献得到的有关连续时间状态对称系统H~∞范数和H~∞控制器的明显解结果推广到更广泛连续时间对称系统,所得到H~∞范数计算仅包括系统矩阵。
5.研究离散时间对称系统的可稳定和H~∞控制问题。证明边界实引理在离散对称系统时有单位矩阵解,利用这一性质给出一个计算H~∞范数的格
11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式,并给出对称输出反馈可稳定问题的一个明显解和H”控制次优输出
反馈控制器。所有的结果仅由系统矩阵表示而不象非对称系统需要解
LMI。
6.给出连续时间不确定广义系统具有多边形不确性的鲁棒容许的el充分
条件。同时本文研究了状态反馈情形和E=dw广,0)的特殊情形。
7.建立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广义系统0广容许条件和鲁棒0广容许条
件。然后,建立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广义系统的马一容许条件和鲁棒
o厂容许条件,所考虑不确定性为多边形不确定性。把正常系统的有关
结果推广到广义系统。
8.给出离散 R i coat i 方程和统一的耦合代数 R i coat i 方程的半正定解的
上、下矩阵边界估计,并得到求离散 R i coat 方程和统一的耦合代数
R i coat i方程的半正定解的两个迭代算法。
|
|
|
|
1 |
李斌洲,施颂椒;一类高度结构式扰动系统稳定边界的极大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12期 |
2 |
程加斌,张炎华,张钟俊;线性系统状态估计器的鲁棒设计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
3 |
王键闻,张铁岩,马文琴;线性系统鲁棒干扰解耦的条件[J];辽宁工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
4 |
段广仁,吴广玉,黄文虎;线性系统极点配置控制器的鲁棒稳定性分析[J];控制理论与应用;1988年04期 |
5 |
吴新开,胡俊达,何早红,周忠,郭小定;参数摄动系统鲁棒故障检测器原理与设计[J];湘潭矿业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6 |
胡文远,文传源,申功璋;带有附加扰动的系统族的鲁棒镇定[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7 |
刘飞,张斌武;一类线性系统鲁棒非脆弱H_∞控制器设计[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2年04期 |
8 |
王国胜;谢永成;吕强;刘峰;;线性系统的鲁棒容错控制设计方法[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
9 |
段广仁,吴广玉,黄文虎;线性系统的鲁棒状态反馈控制器[J];信息与控制;1990年01期 |
10 |
陈永刚;白春阳;;不确定线性时滞系统新的鲁棒稳定性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
11 |
徐建闽,周其节,樊晓平;线性系统的H_∞/L_2鲁棒控制问题及其简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6期 |
12 |
赵四化,唐建国;状态和控制均受约束的不确定离散时间系统的鲁棒性[J];控制与决策;1995年06期 |
13 |
兰永红;罗毅平;;线性不确定系统的鲁棒D型迭代学习控制[J];系统科学与数学;2011年06期 |
14 |
李艳娟;;抵御信息误差的动态输出控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15 |
毛维杰,孙优贤;结构不确定线性系统鲁棒对角优势的实现[J];信息与控制;1997年05期 |
16 |
王银河,戴冠中;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模型输出跟随控制系统的鲁棒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0年04期 |
17 |
段广仁,强文义;线性系统的干扰解耦观测器设计[J];自动化学报;1994年05期 |
18 |
徐德民;线性区间系统的反馈稳定性(英文)[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1年03期 |
19 |
周朝顺;邓聚龙;;线性定常时滞系统全时滞渐近稳定的充分代数判据[J];自动化学报;1990年01期 |
20 |
杨成梧;胡健生;;延时比例线性系统的Fourier级数分析法[J];信号处理;199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