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企业并购及其效应研究

张德亮  
【摘要】: 企业并购作为现代经济史上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其意义在于:从宏观上看,企业并购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合理配置资源的手段;从微观上看,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变迁的有效途径。我国正在步入经济全面开放和全球化的时代,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结构性转变,必然导致全国性的产业整合与企业重组,形成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通过建立规范的企业并购市场,明确企业的并购主体地位,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推进企业并购的健康发展,对于促进企业改革的深化和运行机制的转化,实现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企业并购的理论研究包括宏观研究和微观分析两部分,而宏观研究仍需追溯到微观层次的企业行为分析上,所以本论文主要是从微观层面对企业并购进行研究。按照研究的一般逻辑,对企业并购的理论研究首先要回答企业为什么会发生并购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并购作为企业的一种自主经济行为,是由企业自身发展规律所决定的。论文从企业演进、企业扩张和资本集中等角度对并购行为加以考察,以此说明企业演进的历史,就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企业扩张与资本集中是企业发展和追逐利润的内在要求,而企业并购则是实现企业扩张和资本集中的快速有效形式。 那么,是什么原因驱使着企业进行并购呢?为此,各种经济学流派都试图用自己的理论框架对并购的动因作出完整的分析。然而,由于不同学派所依托的经济理论基础不同,由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动因假说,而这些假说都无法单独对并购作出全面的解释。譬如说,交易成本理论对纵向并购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但对横向并购和混合并购则缺乏说服力。论文认为,企业并购的动因是多种多样、复杂多变的,虽不必苛求用某一理论对各种并购类型作出完美分析,但可从并购发生的内在本质去寻求一套系统的研究框架。事实上,并购作为企业的一种经济行为,对于某一项具体的并购来说,其目的是明确的。如为了扩大经营规模,追求规模经济效应,就进行横向并购;为了降低交易费用,可进行纵向并购;为了分散经营风险、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实施多元化经营的目的则采取混合并购。换言之,企业之所以进行并购,就是为了寻求并购所带来的效应。于是,论文从并购效应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以并购效应为主线的研究思路,分别对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等不同并购类型的效应展开研究。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企业并购及其效应研究 从横向并购来看,企业进行横向并购的主要动因在于追求规模经济效应,横向并购 中的规模经济效应来源于成本下降、市场支配力的增强以及垄断等。我国上市公司的实 证分析结果显示,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较为明显,尤其在并购当年,由此也证明了我国 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行业集中度偏低,通过并购重组,可以提高规模经济水平。但实证 结果也显示,并购一年后的规模经济效应有大有小,原因在于非实质性并购、政府干预 过度等现象的存在以及并购规模(即并购交易金额占并购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较小, 致使并购效应的显著性受到影响。因此,进一步促进横向并购的开展,优化产业组织结 构,在各行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是我国近期企业并购的主要目标。 对于纵向并购,主要是通过将市场交易关系转变为内部交易关系,节约交易成本, 寻求交易费用效应。我国上市公司纵向并购中的效应在并购的当年没有显现出来,但从 并购后一年的情况看,效应还是显著的,表明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并购,内化市场交易, 稳定供销渠道,减少了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和成本。但更进一步的实证分析也得出, 这种效应又表现出一种逐步下滑的趋势,尤其在并购后第三年,下降势头比较显著,说 明并购后存在一个磨合的过程以及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只有把并购后的上游或下游企业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保持企业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事实上,企业之间的并购,不 是简单的1+1,不同企业合并在一起,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冲突,进而影响企业 整体效应的发挥,因此存在一个整合的过程。 从混合并购来看,其动因主要是寻求协同效应、产业效应和风险分散效应。从我国 上市公司并购的实践看,很多公司通过混合并购重组,纷纷涉足信息技术、生物医药、 新兴材料等高科技产业,因为这些行业的附加值高,获利丰厚。现实中确实有一些上市 公司通过并购实现了产业转型,培育了新的增长点,业绩得以提升。但从实证结果来看, 我国上市公司混合并购中的效应并非如所预期的那么高,而是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与现 实情况出现了背离。但如果深入探究一下,或许这一实证结果恰巧暴露了上市公司混合 并购中存在的问题,譬如在网络热潮中,许多公司不顾自身实际,一窝蜂进军网络产业, 而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使公司处于尴尬境地,进退两难。有鉴于此,我们强调在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企业的内外部条件作出相应 的决策,不要盲目多元化,确保主营业务的做大做强。 论文除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覃西文;企业并购动因及效应分析[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2 李艳;;我国企业并购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年09期
3 蓝轩;;从好莱坞经验看我国电影企业并购路径[J];当代电影;2019年09期
4 李石;;企业并购动因分析:基于成本的优势[J];商业会计;2012年09期
5 郭晓远;;企业并购动因的时空经济视角解析[J];商场现代化;2011年06期
6 刘月;;企业并购按关联程度进行分类的研究[J];时代金融;2019年08期
7 潘思谕;;论企业并购的效益与风险及对其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04期
8 王清剑;安启雷;;企业并购应考虑税收因素[J];财务与会计;2009年14期
9 赵永强;;产业生命周期视角的企业并购分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唐绪兵;钟叶姣;;企业并购形成垄断的机理分析[J];金融经济;2005年12期
11 戚啸艳;企业并购动因的理性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0年01期
12 李永丽;;企业并购模式与整合成本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36期
13 刘欣;;企业并购对企业价值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14年36期
14 尹水;关华;;税收筹划:让企业并购更高效[J];河北企业;2005年08期
15 刘丽华;企业并购类型与效应分析[J];财经科学;2001年S1期
16 张晓峰,雷伟;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04年05期
17 戴榕,干春晖;不同模式下企业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J];上海管理科学;2002年05期
18 韩立岩;唐珏;;我国房地产行业并购的财务协同效应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9 刘红霞,韩嫄;企业并购模式的比较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2期
20 王子立;;企业并购的焦点[J];中国商人;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倪阳平;孙逸;;新冠疫情对文旅企业影响的问卷报告及未来高质量发展建议[A];2020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 疫情应对[C];2020年
2 马跃进;王剑;马海峰;;我国企业并购的目标选择及目标特征研究[A];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前沿问题研究(2005)[C];2006年
3 龚佳懿;葛珉;;我国房地产企业并购研究[A];“决策论坛——公共政策的创新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年
4 田冰川;;企业并购的尽职调查与风险点[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万倩雯;陈炜;;基于竞争力的企业并购类生物模拟[A];第九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五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中国民营企业并购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4(2006-2007)[C];2007年
7 樊瑞满;;企业并购中的隐性成本及其防范[A];2012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3年
8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施工企业并购的必要性和支持条件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魏成龙;;企业并购中的政府行为分析[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10 丁为民;;产权流动的效率:从企业并购角度的思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1 周昌仕;宋献中;;企业并购中政府控制差异的经济后果──基于投资角度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2 于兆吉;毛强;刘秀晨;;基于实物期权方法的企业并购决策方法的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13 宋孝善;胡燕京;;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定价方法的选择[A];山东省首届服务业发展论坛优秀论文选[C];2007年
14 张金杰;;全球企业并购形势的回顾与展望[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09~2010)[C];2010年
15 ;没有科学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企业并购和重组难以凑效[A];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战略管理咨询中心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6 文启湘;樊秀峰;;基于环境分析的流通企业并购:目标、方式及制约因素[A];“银座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征文集[C];2004年
17 杨广志;;跨国并购动因理论研究综述[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8 郭政;季丹;;基于先进质量文化引导的企业并购[A];质量——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19 冯彬;;资产重组与企业并购的风险及其防范[A];国际经贸研究论文集(2003年)[C];2003年
20 文启湘;樊秀峰;;基于环境分析的流通企业并购:目标、方式及制约因素[A];“银座杯”征文及“现代产权制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德亮;企业并购及其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程小伟;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及其效应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姜理;企业并购、价值创造与控制[D];华南理工大学;2000年
4 周斌;银行并购及其规制博弈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刘岩;企业并购惯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6 文海涛;基于产业演进视角的企业并购绩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夏维力;战略驱动型企业并购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8 田明君;非横向并购控制的经济学逻辑与反垄断政策[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尹豪;中国企业并购的价值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10 何毓海;基于进化学习的企业并购定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1 余红涛;论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企业并购[D];复旦大学;2004年
12 闫增辉;企业成长影响因子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13 吴进良;中国改革中的企业并购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14 魏乐;横向并购纵向传染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15 尹红婷;企业并购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6 吴志军;企业并购中的管理整合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17 吕竺笙;企业并购中的利益博弈与协调[D];复旦大学;2005年
18 叶小娇;国有企业并购的长期投资效应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21年
19 王小干;基于战略意图视角的企业并购及知识整合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20 许明哲;中国民营企业并购国企后的整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玲;中国企业并购行为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黎文鹏;企业并购行为的经济学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3 谭春平;企业并购效应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4 周东林;论企业并购[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5 程必泓;从三木集团的并购案例分析企业的并购与整合[D];厦门大学;2001年
6 高凤莲;企业并购绩效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7 胡昌丽;中国企业混合并购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郝静;中国上市公司分拆的经营绩效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9 叶杰君;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郑辉;旅游企业并购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11 马亮亮;旅游企业并购动因及模式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12 杨志刚;我国企业并购动因解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13 张薇;产业生命周期下的企业并购选择[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4 袁时英;企业并购研究——东升集团收购重庆开关厂案[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15 徐丽华;我国反垄断法中企业并购相关问题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2年
16 徐丽华;我国反垄断法对企业并购规制的缺陷及完善[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2年
17 董志涛;企业并购的经济学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8 张荣昌;中国制造企业组织变革的时机与模式的实证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19 罗永恒;企业并购绩效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20 孙红;国有企业并购动因与政府干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郭玉志;中国企业并购步入黄金期[N];中国企业报;2009年
2 中国上市公司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匡继雄;380例并购案实证分析:横向纵向并购优于混合并购[N];证券时报;2018年
3 记者 蒋娅娅;企业并购今年步入“黄金期”[N];解放日报;2009年
4 记者 马翠莲;上海企业并购指数首次发布[N];上海金融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朱茵;境外并购和非国有企业并购大增[N];中国证券报;2013年
6 实习记者 徐畅;蔡敏勇:我国企业并购活跃[N];中国证券报;2008年
7 记者 罗逸姝;企业并购持续活跃 资源横向整合加速[N];经济参考报;2021年
8 记者 刘宁;陕西企业并购数据“高科技”味儿十足[N];西安日报;2021年
9 本报记者 陈植 实习记者 余碧璇;9月并购额同比大降33% 全球企业并购市场提前入冬[N];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
10 记者 蒋梦惟 张畅;市场趋理性 今年我国企业并购额将同比持平[N];北京商报;2017年
11 祝之君;金牛峰会:构建企业并购上市共同体[N];国际商报;2017年
12 本报记者 文雪梅;普华永道:中国企业并购整体趋势依然强劲[N];中华工商时报;2018年
13 本报记者 薄冬梅;家电企业加快“出海” 意图延伸产业链[N];中国商报;2016年
14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教授 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王晓红;中国企业“全球购买”需谨防四大风险[N];企业家日报;2017年
15 记者 贾芳;企业并购 为转型升级探索新路[N];河北经济日报;2017年
16 记者 袁伟华;推动企业并购 助力走好新路[N];河北日报;2017年
17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加大企业并购审核力度 引导估值回归[N];证券时报;2017年
18 统筹 江门日报记者 叶田 撰写 江门日报记者 陈敏锐;企业并购成我市招商引资“新利器”[N];江门日报;2017年
19 记者 图南;普华永道在青岛设立企业并购团队[N];财会信报;2017年
20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沈俊霖;普华永道在青设立企业并购团队[N];青岛日报;201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