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地区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究与推广
【摘要】: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有关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的制种生产实践及多年试验结果,并根据浙西地区特定的生态气候条件,总结出一套高产优质制种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观察研究了目前浙西地区推广的杂交水稻主要制种组合亲本在不同季别的生育动态,其中亲本有恢复系密阳46、明恢63、浙大8220、R3027及不育系Ⅱ-32A、协青早A等,明确了它们的播始历期、主茎叶片数等与制种关系密切的技术参数,为不同组合和制种季别的合理选择以及播差期的确定与花期预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资料。
2、以研究新恢复系浙大8220的特征特性为基础,摸索出其系列组合的高产制种技术,取得的结果也为其他新组合的配制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方法。
3、为探求影响发芽率的制约因素及其提高对策,对田间栽培管理、晒种及存放以及芽谷处理等方面开展了调查研究及有关专项试验,结果表明,除天气这一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影响外,晒种和存放是影响发芽率大小的关键因素。
4、根据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提出浙西地区杂交水稻制种以早夏季制种为宜,即以选择梅雨季节刚过、三伏高温天气未到的7月10日至7月20日为父母本最佳扬花授粉期,同时采取定准父母本播差,强攻父本培育壮秧和搭好双亲丰产苗架等配套技术措施。以上制种措施不但能提高异交结实率,夺取制种高产,还能与一般早中熟型的早稻花期完全隔开,防止自然串花,确保种子纯度;有效控制母本稻粒黑粉病,提高种子质量;收获后能安排种植晚稻,从而提高土地和温光资源利用率,缓解种子与粮食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