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粳稻的推广应用及其产业化开发研究
【摘要】:
本文在综述我国杂交粳稻发展现状、分析浙江省及诸暨市杂交粳稻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近几年从事杂交粳稻推广应用研究的技术指导工作,以甬优系列杂交粳稻为主要材料,比较研究了不同杂交粳稻组合在诸暨市的适应性表现;试验研究了移栽稻不同秧龄、不同插栽密度和直播稻不同播期、不同播量等对产量的影响;开展了高产攻关研究;总结探讨了农业推广的新经验与新模式。
研究表明,甬优系列杂交粳稻在诸暨市表现普遍良好,比常规粳稻增产6.62%-12.98%,且米质较优,适于在诸暨市推广应用。组合筛选表明,甬优系列中,甬优1号、甬优2号直播栽培适应性较好。移栽秧龄以15-20天为宜,栽插密度以亩插1.0万丛为佳。直播栽培时,以6月上旬为播种适期,播种量适期早播宜选1.0-1.25公斤/亩,适期迟播以1.25-1.5公斤/亩为佳。
在高产攻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以培育适龄带蘖矮壮秧、壮个体、强群体、攻大穗”为核心内容的杂交粳稻育秧移栽高产配套技术体系和以“在适期适量高质播种基础上,采取‘前促、中控、后补’、‘前湿浅、中轻搁、后干湿’的肥水管理技术”为中心内容的杂交粳稻直播栽培高产配套技术体系。
在实际推广过程中,通过建立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实行产业化开发,促进了杂交粳稻在诸暨市的快速大面积应用,同时取得了明显的增效作用。基于这些实际工作,本文还总结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新经验,分析了产业化开发在推广新技术中的作用和地位,为探索新形势下农业推广新模式提供了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