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电容式煤粉浓度测量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摘要】:大型电站锅炉采用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时,有时通过测量煤粉温度、一次风温与气粉混合物温度间接计算煤粉浓度。由于管道内煤粉分布很不均匀,同时煤粉被加热时存在较大的滞后,往往给测量带来较大的误差。直吹式制粉系统目前还没有煤粉浓度测量装置。因此使得保持各燃烧器喷煤粉量的均匀变得相当困难。各燃烧器配风均匀性和煤粉浓度分布均匀性等都直接影响锅炉燃烧稳定性与经济性。特别是四角布置直流燃烧器切圆燃烧锅炉,各喷燃器出口煤粉浓度偏差较大时,会导致火焰中心偏斜,炉膛热负荷分布不均,使得过热器热偏差增大及水循环故障,严重时甚至造成炉内结渣,影响锅炉安全运行。因此,控制各燃烧器煤粉浓度保持一致,对电站锅炉十分重要。如何调节各燃烧器之间的煤粉均匀性,首先需要能在线准确测量煤粉浓度的设备,才能指导煤粉调节机构的操作。直吹式制粉系统煤粉浓度测量装置更是人们致力研究的课题。
而国内外在煤粉浓度测量方法这一方面,都做了很多的试验研究,也提出了很多测量方案。比如感应电势法、微波法、电容法、超声法、激光法等等。而这些方法也各有其优点、缺点和适用条件,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
而本文则主要是对电容法测量煤粉浓度的原理、优缺点等进行了阐述,并且根据其基本原理搭建了一个实验台。然后,在这个实验台上,对影响电容法测量煤粉浓度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一些试验研究和数据分析,并得出了结论:风速基本上对试验结果不会产生影响;不同煤粉浓度时,可对应得到一个电压信号,从而便可实现煤粉浓度和电压信号之间的标定;煤粉中水分含量越高,对电压信号的影响越大,中速磨出口的煤粉水分通常在1~3%左右,少量水分使输出信号增大,反而能使相对煤粉浓度测量的灵敏度提高;煤粉细度对测量结果也有影响。
|
|
|
|
1 |
庞凤阁;电容法测量气-液两相流截面含气率实验研究[J];核动力工程;1991年06期 |
2 |
陈世明;崔俊琦;杨建峰;谷静;;电容式油液污染度在线监测传感器的设计[J];机械管理开发;2010年04期 |
3 |
罗承铭;师帅兵;;电容法粮食物料含水率与介电常数关系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1年04期 |
4 |
刘文峰;王光毅;;煤粉气力输送支管状态监测系统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09期 |
5 |
李庆中,高玉根;智能物料水分动态测量仪的研制[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96年06期 |
6 |
宁德亮;刘新全;梁毅;高雷;;电容法测量蒸汽湿度的可行性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09年03期 |
7 |
;煤粉化铁[J];中国铁路;1972年02期 |
8 |
冯祖异,商善最,邱曾业;煤-油混合燃料初步试验及机理探讨[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1年03期 |
9 |
师守隽;;电容法液相微量水分仪及其应用[J];自动化仪表;1984年11期 |
10 |
丘纪华,陈刚,张志国,李佛金;稳燃腔煤粉燃烧器对煤粉燃烧稳定和强化的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1995年06期 |
11 |
杜彦芬;用热量补偿仪表测量磨煤机煤粉流量[J];电力情报;1995年01期 |
12 |
陈新峰,郭应祥,孙相富,雷祥国,周晓红,刘忠,金寒涓,刘明义,罗亦孝;反冲距离法测核能级寿命的装置[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96年04期 |
13 |
王金涛,冯军建,杨西彬,郝跃武;改进煤粉喷燃器稳燃降耗[J];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1998年02期 |
14 |
苗长信,王建伟,车刚,张志俊;聊城电厂600MW锅炉磨煤制粉系统的调试及改进[J];山东电力技术;2003年06期 |
15 |
张秀芳,唐必光;新型煤粉浓淡点火燃烧器及应用[J];华中电力;2004年02期 |
16 |
毛有华;;M7-29NO13型煤粉离心风机的改造实践[J];硫酸工业;2008年03期 |
17 |
高壮涛;;LB2000型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燃烧器的改进[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8年08期 |
18 |
张斌;孙彦杰;刘合明;;KXT(M)科氏力煤粉秤流量波动大的原因及处理[J];水泥;2008年11期 |
19 |
刘伟军;张书华;;不同极性荷电煤粉的热分析实验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2009年03期 |
20 |
孟庆敏;周云;陈晓平;梁财;;粉体密相气力输送研究综述[J];锅炉技术;201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