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氧箱自生增压试验研究
【摘要】:液体运载火箭推进剂贮箱必须带有增压系统,目的是能把温度极低的高能液体推进剂从其贮箱按一定的压力输送到发动机输液泵以至燃烧室,满足泵的净正抽吸压头或燃烧室喷嘴前压力要求。由于在增压过程中贮箱内有复杂的热量和质量交换,难以通过理论进行预测,因此试验研究非常重要。目前我国低温液体火箭一般采用气瓶贮气加温增压、液体气化增压、化学增压等,这几种增压方式要求火箭附带高压钢瓶和加热器等附件。新一代液氧煤油运载火箭为减小火箭自重,减化操作系统,增加运载能力和发射可靠性,提出了液氧箱自生增压方案的研究。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运载火箭发展的历史和各国运载火箭的研究水平,同时展现了火箭推进剂增压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然后对液氧箱自生增压方案进行了技术路线探讨,提出理论研究和模拟试验方案内容。接着,介绍了各期液氧箱自生增压模拟试验的试验装置及其改进,对各组试验的试验现象和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提出了影响增压输送液氮稳定性和增压气体消耗量的因素,讨论了试验装置改进的有效性,并对二氧化碳、水蒸汽在液氮中的溶解特性和结晶特性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进一步开展液氧箱自生增压试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的方案。最后总结全文,希望可以进一步进行试验研究和理论研究,把液氧加热气化增压输送方案和富氧燃气增压输送方案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为新一代液氧煤油运载火箭解决关键技术之一。
|
|
|
|
1 |
W.O.Keeping
,黄佩铭;低温装置及设备运转中杂质的限制[J];深冷技术;1979年02期 |
2 |
宋德全;灯泡行业采用低温液氧贮运技术的优越性[J];灯与照明;1996年04期 |
3 |
袁建中;改造液氧循环流程,缩短空分启动时间[J];冶金动力;2002年05期 |
4 |
谢雪梅,陈国邦,李琦芬,孔博,包锐,汤珂,黄永华,刘飞,贾正中,顾仁年,姚娜,张天翔;液氧贮箱自生增压输液模拟试验[J];推进技术;2005年03期 |
5 |
;我国部份空分设备爆炸事故情况[J];深冷技术;1963年02期 |
6 |
马滇兰;高纯液氧液氮运输槽车在川空试制成功[J];深冷技术;1982年03期 |
7 |
;辅助冷凝器的改进及操作体会[J];深冷技术;1976年03期 |
8 |
J.V.D.STER
,吴健美;液氮、液氧汽泡泵[J];深冷技术;1980年02期 |
9 |
宣兴家;“1500”空分装置通过输液缩短启动时间32小时[J];深冷技术;1987年06期 |
10 |
;医用液氧罐防火间距应如何确定[J];山东消防;1996年04期 |
11 |
陈斌;液氧贮存、充灌与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管理[J];深冷技术;2000年01期 |
12 |
布诺·赫本米约,陈既贵;用林德—弗兰克尔装置制取液氧[J];深冷技术;1964年03期 |
13 |
徐绍奎,刘美华;45m~3液氧固定贮罐的研制[J];低温工程;1994年01期 |
14 |
纵苏;液氧/煤油燃气发生器的试验研究[J];推进技术;1994年04期 |
15 |
刘志会,茅云生,吴卫国,向祖权;潜艇液氧紧急排放中氧烟囱温度及应力测试分析[J];船海工程;2005年03期 |
16 |
罗植廷;神户制钢6000m~3/h制氧机组的特点探析[J];冶金动力;1994年03期 |
17 |
;问答数则[J];深冷技术;1963年01期 |
18 |
;1000米~2/时制氧机板式液氧自循环吸附试验初步投入[J];深冷技术;1976年04期 |
19 |
L.O.Pehrsson,I.G.E.—Stockholm,刘荣;大型液氧生产装置的经验[J];深冷技术;1976年06期 |
20 |
李西敏;“万立”制氧机液氧喷射机构设计介绍[J];深冷技术;198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