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菊科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本论文对三种民间常用的药用菊科植物资源:六棱菊属植物六棱菊[Laggera
alata(D.Don)Sch.-Bip.ex Oliv.]、千里光属植物鸡足千里光(Senecio tsoongianus
Ling)、橐吾属植物离舌橐吾[Ligularia veitchiana(Hems1.)Greenm.]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应用硅胶、反相硅胶(RP-18)、葡聚糖凝胶(LH-20)、大孔树脂等分离材料及多种分离技术,结合现代波谱分析、化学方法和X-ray单晶衍射分析等技术和手段从以上三种植物中共分离60个单体化合物并鉴定了其中50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13个,另有两个首次以天然产物分得。并对六棱菊植物中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细胞毒活性筛选。
第一章 六棱菊的化学成分及部分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研究
六棱菊具有显著的抗菌消炎之功效,在民间俗称为臭灵丹。在我国云南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极具开发价值。F.Bohlmann等曾对产于非洲的六棱菊作过植化研究,生长于我国的同属植物齿翼六棱菊[Laggera pterodonta DC.Don Sch.-Bip.]也曾被国内多个科研小组研究过。初步探明桉烷型倍半萜为该物种的代表性次生代谢产物。但尚未见到有关生长于我国的六棱菊植物的化学成分的详细研究报道。因此我们选择对产自云南的六棱菊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对其中主要组分做了初步的细胞毒活性试验。主要的实验结果有:
一、 从六棱菊中共分离了43个单体化合物并鉴定出38个化合物:
1.5β-羟基冬青酸(Ⅰ-1);
2.5β-羟基-4-表-冬青酸甲酯(Ⅰ-2);
3.5α-羟基冬青酸(Ⅰ-3);
4.8α-羟基冬青酸(Ⅰ-4);
5.六棱菊甙A(Ⅰ-5);
6.六棱菊甙B(Ⅰ-6);
7.六棱菊甙C(Ⅰ-7);
8.六棱菊甙D(Ⅰ-8);
9.3-烯臭灵丹酸(Ⅰ-9);
摘要
lp一经基冬青酸(I一10);
按烷一4(15),11(13卜二烯一12一酸(I一11);
按烷一4,11(13卜二烯一12一酸(I一12);
冬青酸(I一13);
sa一经基一按烷一3,11(13关二烯一12一酸(I一14);
sa一轻基按烷一4(15),11(13升二烯一12一酸(I一15);
3一氧代按烷一4,11(13升二烯一12一酸(I一16);
lp一轻基按烷一4(15),11(13关二烯一12一酸(I一17);
sp一轻基按烷一4(15),11(13卜二烯一12一酸(I一15);
按烷4(15),12(13}二烯一12,sp一内酷(I一19);
六棱菊贰E(I一20);
2一氧代艾里莫芬烷一l(10),11(13)二烯一12一酸(I刁1);
p一谷幽醇(I一2);
豆留醇(I一3);
豆当烷一4一烯一3p一醇(I一4);
豆幽烷一5,25一二烯一3p一醇(I一5);
豆幽烷一4一烯一3一酮(I一6);
豆幽烷一4,22一二烯一3一酮(I一7);
洋艾素(I一8);
金腰带素B(I一9);
木犀草素一3,3’,4‘一三甲醚(I一0);
紫花牡荆素(I一l);
棚皮素一,3‘一二甲醚(I一2);
矢车菊素(I一3);
3‘,4’,5一三经基一3,7一二甲氧基黄酮(I弓4);
5一轻基一3,3‘,4‘,7一四甲氧基黄酮(I一s);
3,3‘,6一三甲氧基棚皮万寿菊素(I一6);
2,5一二轻基肉桂酸(I一7);
10一甲基三十三烷(I一38);
︵O,.1
J.且,.二
l2
l3
l4
l5
l6
l7
l8
l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38
郑群雄: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以上共计按烷型倍半菇19个,豆幽烷型化合物6个,黄酮醇类化合物9个。
其中(I一1一I一8,I一0)为新化合物,通过X一ray单晶衍射技术确定了化合物(I
一l)和(I一)的结构。六棱菊贰E(I一20)属首此从六棱菊属植物中分到的具13一C
去甲类胡萝卜素骨架的化合物,而2一氧代艾里莫芬烷一1(10),11(13)一二烯一12一酸(I
一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报道的具艾里莫芬烷型骨架的化合物。
二、六棱菊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是按烷型倍半砧和黄酮醇类化合物。分布于我
国云南的六棱菊植物中的按烷型倍半菇与分布于非洲的同种植物的按烷型倍半
菇衍生物相比,结构有所不同。前者按烷骨架上的异丙基以p构型的烯丙酸形式
存在,而后者以a构型的异丙醇形式或异丙烯基形式存在。
三、根据细胞毒试验结果,初步断定六棱菊中细胞毒性较强的成分是黄酮醇和
按烷酸类化合物,其中金腰素乙对KB一细胞的ICS。值可达10一“mol几。
第二章鸡足千里光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菇成分研究
千里光族植物因富含具抗癌活性的倍半菇内酷以及毗咯里西睫类生物碱而
引起人们的兴趣。对我国特有物种,分布在云南中西部地区的鸡足千里光进行
了初步的植物化学研究。从该植物全草的酒精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单体化合
物,鉴定了其中九个化合物的结构,有七个化合物属于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菇内
酉旨:
39.2一轻基一14一降一艾里莫芬烷一l,3,5,11(13关四烯一6a,12一内酷(11一1);
40.3一氧代一IOp一轻基艾里莫芬烷一7(ll),8一二烯一8,12一内酷(n一2);
41.lp,10p一环氧一sp一经基艾里莫芬烷一7(11卜烯一sa,12一内酷(11一3):
42.sp一轻基艾里莫芬烷一7(11),9一二烯一8,12一内醋(11一);
43.sa一轻基艾里莫芬烷一7(1l),9一二烯一8,12一内酷(H一5);
44.艾里莫芬烷一l(20),7(11),8一三烯一8,12一内酷(11一6);
45.10p一轻基艾里莫芬烷一7(11),8一二烯一8,12一内酷(11一7);
其中(n一1卜(n一3)以及(n一5)四个为新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