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矮秆基因d62(t)的精细定位
【摘要】:本研究所用矮秆突变体来自于本实验室在组织培养过程中获得的粳稻品种中花11号的转基因株系。矮秆表型在T_1代才出现,T_1代的表型分离,表明矮秆表型可能源于单隐性突变.矮化植株的表型与矮秆突变体dwarf-1相似:茎短而壮;叶片颜色深绿、宽而短,不卷曲或扭曲,而且叶尖有发枯的现象。我们将这个基因暂命名为d62(t)。为了克隆d62(t),我们利用正常表型的杂合株系(在这个位点上是D/d基因型)与籼稻品种Kasalath杂交,获得有表型分离的TC_1F_2群体,然后进行分子定位。初步定位显示第1染色体短臂上的两个SSR标记RM5302和RM1与d62(t)紧密连锁。用868个F_2突变体个体进一步精细定位,发现d62(t)与C62003和RM6451共分离。通过与已公布的高精度遗传图谱和粳稻品种日本晴的全基因组序列的比较(http://rgp.dna.affrc.go.jp/),发现该区域的重组频率比较小,且RM1和C62003所处的区域存在倒置现象。激素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突变体对GA及BR均不敏感,说明d62(t)可能并不参与GA及BR的合成途径,而有可能参与激素信号传导途径。从表型、精细定位结果与激素处理结果的比较来看,d62(t)与位于定位区间两端的两个矮秆基因d2和d18不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