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技术的皮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美国军方提出了现代小卫星的概念以来,现代微小卫星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微小卫星是目前航天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现代微小卫星具有重量轻、性能好、研制周期短、造价低等优点。作为现代微小卫星关键部分,姿态控制系统需具有结构简单、质量轻、工作时间长和可靠性高的特点。本文就是在“973”和教育部的资助下(“皮卫星技术研究”和“皮卫星关键技术基础研究”),对皮纳微小卫星姿态控制和稳定系统进行的系统研究和验证试验。
本文要设计的姿态控制系统,最终目标是一个低功耗的三轴稳定的皮纳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主要的工作是方案设计和单轴方案验证。由于皮纳卫星体积很小,能源供应亦十分紧张,姿态控制方案设计必须考虑这两个因素。系统采用一个微机械偏置动量飞轮作为姿态控制的主执行机构,利用4个微机械动量喷气装置对飞轮进行饱和卸载,同时还配有三轴磁力矩器作为辅助姿态控制执行机构。考虑到能源和星上空间的因素,姿控系统的姿态敏感器直接利用卫星(近似一正方体)的6个表面上的太阳能电池作为太阳敏感器,同时配有一个三轴磁强计。姿控系统的主控板主要是基于DSP及其扩展电路完成的,负责采集多路姿态信息,确定卫星当前姿态,判断姿态偏差,从而驱动星上各种执行机构协调工作来达到姿态控制和稳定的效果。
本文首先利用DSP及其它数字电路技术设计出姿态控制的主控板。在分析了各个姿态驱动模块的驱动特点之后设计出符合要求的驱动电路模块。通过对太阳能电池的功率输出与卫星相对于太阳的姿态角的关系,得到确定卫星姿态角、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方法,并利用姿态偏差量控制偏执动量飞轮实现姿态调整和稳定。综合上面的工作,设计了一个卫星姿控的单轴验证方案,通过在验证平台上的多次实验,可以有效的调整和稳定单轴卫星姿态,证明此姿控方案的可行性,为以后的进一步设计提供宝贵参考。
|
|
|
|
1 |
林来兴;;多功能斜装零动量轮三轴姿态控制[J];航天控制;1985年04期 |
2 |
龚德荣;;一种卫星上的容错数字控制计算机[J];航天控制;1989年04期 |
3 |
何志勤,洪澎;国土星卫片图象的几何畸变与卫星姿态分析[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1年01期 |
4 |
耿云海,崔祜涛,崔海英,杨涤;挠性飞行器飞轮姿态控制系统设计[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1年06期 |
5 |
李顺利;李立涛;杨旭;;柔性多体卫星自抗扰控制系统的研究[J];宇航学报;2007年04期 |
6 |
骆军红;李晓东;冯军华;;太阳帆航天器被动姿态控制研究[J];飞行力学;2008年05期 |
7 |
常洪龙;白滨;焦文龙;谢建兵;秦子明;苑伟政;;大输出微控制力矩陀螺的设计[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08期 |
8 |
王晓东;导弹和运载火箭姿态稳定与控制技术发展的回顾和展望[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3年03期 |
9 |
王宁强,刘向东,陈振,刘付成,张云;基于 MATLAB 的卫星姿态控制半物理实时仿真平台[J];系统仿真学报;2005年07期 |
10 |
程磊,王天舒,李俊峰;挠性多体卫星姿态动力学与控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1期 |
11 |
王华;崔晓婷;刘向东;张宇河;;基于Q-学习的卫星姿态在线模糊神经网络控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
12 |
刘忠;梁晓庚;曹秉刚;贾晓洪;;基于四元数的空间全方位算法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
13 |
梅劲松;屈蔷;袁家斌;;基于特征模型的某型无人机智能PID控制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14 |
徐建省;王永骥;;BTT导弹姿态跟踪保性能控制器设计[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年03期 |
15 |
全权;蔡开元;;基于决策树的空间拦截器姿态控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
16 |
程颢;葛升民;刘付成;倪祖良;;反作用飞轮力矩模式控制系统设计[J];宇航学报;2006年06期 |
17 |
何琳琳;刘兆瑜;窦满锋;解恩;;高空气球吊篮方位控制的反作用飞轮系统[J];微特电机;2007年08期 |
18 |
徐建国;;刚弹多体系统的姿态控制与稳定性[J];河南科学;2007年06期 |
19 |
马言礼;杨波;严传俊;柴艳;高林;;液体脉冲爆震发动机对某火箭弹的姿态控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7年05期 |
20 |
梁冰;谭峰;段广仁;;高超声速跳跃式飞行器的鲁棒控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