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A Rgamma配体对糖尿病大鼠肾动脉内皮超微结构、AT1-receptor mRNA和血浆Angiotensin-Ⅱ影响的研究
【摘要】: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它的发病率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它已经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威胁人类的“第三号杀手”。糖尿病的重要病理改变是血管病变(包括微血管和大血管),糖尿病性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的死亡率直接相关。内皮是血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新陈代谢活跃的组织,它在动脉粥样硬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糖尿病血管病变最主要的表现,主要在于血管内皮功能(包括调节血管张力,维持血液循环压力和流动等)的改变,及血管内皮直接参与炎症反应。
肾动脉内皮结构是观察大血管内皮病变的一个窗口,也是研究血管疾病、肾病以及其它疾病并发症的扳机点。肾动脉的结构和舒缩功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紧密相关,而RAS又是心血管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调节者。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是RAS系统的主要元素,它在全身动脉血压的快速调节和慢速调节中起着中心作用,也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特殊作用,这些作用主要通过AT1(Angiotensin-Ⅱ receptor 1)和AT2介导。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gamma:PPARgamma)在是新近发现的血管病理改变的靶目标物质,它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对细胞外刺激作出应答。PPARgamma属于核激素受体超家族的配体(ligand)激活的转录因子,PPARgamma配体是脂肪和血糖代谢稳定的关键调节因子。关于PPAR gamma配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血管作用的研究日新月异,大量的研究表明PPAR gamma配体、ACEI、ARB均具有抗炎、抗
浙江大学内科学(心血管学)陆颖理博士论文导师胡申江教授
氧化、抗增殖等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这些现象让人们思索:是否它们在细胞内外有相似作用,或它们作用之间存在内
在的相互联系?
研究目的
1.明确不同时期、不同性别的糖尿病大鼠肾动脉内皮超微结构改变。
2.明确即ARg~a配体是否对STZ诱导的非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管病变有保护作用。
3.明确糖尿病大鼠肾动脉内皮结构破坏后,外周血浆Angiotensin一11浓度与肾动脉
ATI欣NA表达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明确即AR galnlna配体是否影响外周血浆Angiotensin一n浓度和肾动脉ATlmRNA
表达。
实验材料和方法
一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
1.购置50只10周龄Sprague一Dawley(SD)大鼠,其中雄性为25只,雌性为25只;
平均体重3巧士30.069,平均血糖96士4.86 mg/L《,
2.全部SD大鼠在清洁性(二级)条件下饲养,室内温度为巧一25“C,12小时光亮,
12小时黑暗,食物与饮水能自由得到。
3.糖尿病模型建立后第2天起,其中的10只大鼠(雄性5只,雌性5只)用PPARgalnln
配体代表物: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R) lmg/k酬day生理盐水溶解后灌胃,糖尿
病大鼠每天测尿糖一次,每周测血糖一次,使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血糖在250一500
mg/L之间。
4.大鼠处理:模型建立后6周和10周,大鼠以氯胺酮针35mg/kg和苯巴比妥针
50mg/kg腹腔内注射麻醉,抽取腔静脉血sml,为第二部分实验用,用快速法血
糖测定仪(美国罗氏公司Adantage)测血糖,并把所有的数据详细记录。
浙江大学内科学(,心血管学)陆颖理博士论文导师胡申江教授
5.统计学处理:数据用平均值X士标准差S表示,采用多组方差分析SPSS 10.0 for
windows One一Way ANOVA统计。
6.取6周模型正常大鼠雌雄组、糖尿病大鼠雌雄组;10周模型正常大鼠雌雄组和糖
尿病大鼠雌雄组,糖尿病罗格列酮雌雄组的肾动脉分别制作扫描电镜标本。
二.扫描电镜标本制作
1.标本取材:用锋利清洁之手术刀割取肾动脉组织.,长度为10Inln,直径1.Slnln左
右,在中间1/2处切断,一分段作为观察电镜标本,另外一分段作为测定血管紧张
素一H受体mRNA表达用。操作动作轻巧、敏捷,防止对样品挤压损伤,同时对样
品观察面作好标记。
2.清洗:用生理盐水冲洗以洗去标本上的血液,这时始终保持标本湿润,严防发生
空气干燥,以免造成标本皱缩、塌陷或变形。
3.固定:用2.5%戊二醛固定液(pH7.2一7.4)固定标本,时间为3一5小时,4oC,然后
用0.IM PBS漂洗三次,每次巧分钟,洗净组织中戊二醛固定液,再用1%四氧化
饿固定2小时,4oC,再用0.IM PBS漂洗三次,每次巧分钟,洗去组织中四氧化
饿。
4.脱水:用不同浓度的乙醇,采取“梯度脱水洗”逐步取代样品中的水分,脱水乙
醇浓度依次为30%、50%、70%、80%、90%及100%(两次),每级浓度停留15分钟,
再经100%丙酮15分钟,以便置换乙醇,经中间液醋酸异戊酷巧分钟,以置换标
本中的丙酮,便于与临界点干燥液液态C仇互溶。
5.本干燥处理:采用临界点干燥法(临界点干燥器)。
6,光学显微镜用显微外科手术器械(显微镊子,显微剪刀等)把上述处理过的肾动脉
轻柔地剪开,暴露动脉内膜面,如图:
浙江大学内科学O自血管学)陆颖理博士论文导师胡申江教授
7.样品的粘贴与安置:经临界点干燥处理的样品,采用特制导电胶将样品粘贴、安置
在金属样品托上,注意要确实贴牢,保证需观察面(血管内皮)向上,待导电胶干
透再放入离子溅射仪真空室进行镀膜。
8.样品的导电处理:采用金属镀膜法,用EIO20离子溅射仪进行镀金处理;
9.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拍照(Leica一Stereoscan 260)(
|
|
|
|
1 |
王敏,王延华;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理学研究(电镜观察)[J];眼科研究;1991年02期 |
2 |
陈惠萍,黎磊石,杨俊伟,王建平;大黄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形态改变的影响及定量分析[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4年06期 |
3 |
徐一甄,方京冲,沈稚舟,朱禧星;一氧化氮与糖尿病大鼠心脏病变的关系[J];复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1年05期 |
4 |
周敏,钟惠菊,吴小英,张冬梅;培哚普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1年10期 |
5 |
高凌;;极低密度脂蛋白与糖尿病脂代谢紊乱[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1年06期 |
6 |
刘沈林,余江毅,滕士超;维糖平对糖尿病大鼠脂质代谢的干预作用[J];江苏中医药;2005年04期 |
7 |
李亚娜,霍东霞,钱庆文,王红英;口服型胰岛素的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05年04期 |
8 |
孙娜;黄志真;梁凤霞;王华;;“双固一通”针法对糖尿病大鼠血清TNF-α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06年04期 |
9 |
焦晶晶;张英;;黄酮类化合物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6年07期 |
10 |
张小欢;胡建平;李瑛;;乌梅丸治疗糖尿病的拆方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年09期 |
11 |
宋莉莉;王文昭;邵福源;;糖尿病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
12 |
范尚坦;张勇;邓婧琳;;仙牛颗粒的降血糖作用研究[J];医药导报;2007年09期 |
13 |
苗勤;孙乐羽;牛延良;姜炎;;生长因子在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3期 |
14 |
郭志新;郑彩红;魏萍;秦志宏;孙英姿;吴苏豫;;N-乙酰半胱氨酸对糖尿病大鼠心肌脂联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
15 |
柴可夫;黄晓玲;;基因芯片技术在中药治疗糖尿病机制研究中的作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年06期 |
16 |
严宇清;李凯军;何剑峰;;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调亡与视网膜组织中钠钾离子含量变化的关系[J];西部医学;2008年05期 |
17 |
王荣英;信栓力;石汉文;田英平;佟飞;谷新顺;;梗死前心绞痛对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年17期 |
18 |
韩劲松;阎德民;朱洪玉;张南滨;李新民;王辉山;汪曾炜;;糖尿病对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年10期 |
19 |
苏琼;叶真;倪海祥;;中医药对胰岛β细胞作用的研究近况[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
20 |
齐会卿;安占军;王富军;;糖尿病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MMP-1和TIMP-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J];河北医药;2009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