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主要品质性状关键基因的反义基因遗传转化及表达研究
【摘要】: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 Kuntze)是我国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随着我国现代社会需求的迅猛发展,茶树优良品种的培育与推广也在进一步加快,传统的育种方法因为周期长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茶产品的需要;当前分子生物学,尤其转基因技术已趋成熟,因此被广泛运用到包括茶树在内的植物育种工作中。
咖啡因是一种兴奋剂,过量摄入可以便人产生心悸、胃肠失调、焦虑、震颤、血压升高和失眠等等症状。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好转,对健康的关注,低咖啡因茶产品开发就受到了瞩目。由于传统手段的种种不足,我们使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调控咖啡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来培育新的育种材料。
经研究发现:S-腺苷甲硫氨酸(SAM)合成酶和茶树咖啡因合成酶(TCS)基因是茶树中的咖啡因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的基因,对咖啡因的生物合成有重要作用。本论文使用RT-PCR扩增SAM合成基因片断,并对其进行酶切、连接,把它连接到质粒pCAMBIA1301上,构建了pCAMBIA1301-antiSAMS重组质粒,然后使用三亲交配法,将这个重组质粒导入到发根农杆菌LBA9402中,并对茶树通过发根农杆菌转化,适宜的转化条件为:采用了YMB培养基共培养;不添加PVP进行预培养;选择60d-70d的苗龄的茎段外植体,从而得到了大量的发状根,经GUS化学检测证明pCAMBIA1301-antiSAMS重组质粒已经转入到发状根里。
用不同剂量和不同时间的紫外处理SAM和TCS合成酶基因,结果发现紫外胁迫对影响咖啡因合成的主要生化酶SAM和TCS基因基本没有响应,只有在高剂量长时间(191.2μw/cm~2,720min)条件下发生不可逆转的伤害才会影响两种酶基因的表达。
茶儿茶素是茶多酚中最重要的物质。主要有EGCG等8种,这些化合物是茶叶主要的品质成分和功能性成分。它可以抗氧化、抑制肿瘤、保护心血管系统和抗微生物等作用。因此,培育高儿茶素茶品系也是目标育种的一个方向。茶叶中儿茶素含量和组成的差异主要受到品种和栽培环境条件的影响,而环境因素中以太阳辐射对茶叶儿茶素含量和组成影响最大。本文就紫外不同辐射剂量和辐射时间对茶树叶片儿茶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低剂量的UV-B条件下,茶
|
|
|
|
1 |
;关于全省茶树品种资源普查与利用的建议[J];蚕桑茶叶通讯;1981年04期 |
2 |
王建国;;茶树栽培基础知识讲座 第五讲 茶树营养需要多种营养元素[J];茶叶通讯;1983年01期 |
3 |
;茶树品种资源研究[J];茶叶科学技术;1984年03期 |
4 |
施灶良;;茶树新品系“鄣科1号”初报[J];蚕桑茶叶通讯;1987年04期 |
5 |
王开荣;;茶树园林应用刍议[J];中国茶叶;1993年06期 |
6 |
黎星辉,张定,朱世桂,陈暄,章传政;论江苏省茶树品种的选育与推广[J];江苏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
7 |
姚永宏;吴全;李忠林;邓祖玲;彭萍;刘奕清;孟元祥;;茶树插穗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动态变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
8 |
唐晓波;刘晓军;王小萍;;高EGCG茶树品种的筛选及开发[J];浙江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
9 |
杨柳霞;崔廷宏;赵远艳;冯彦波;;干旱胁迫对普洱市茶树为害影响的调查[J];中国茶叶;2010年06期 |
10 |
向勇平;刘翠红;黄永平;向小刚;钟兴刚;刘淑娟;谭正初;;不同茶树品种加工古丈毛尖品质研究[J];茶叶通讯;2010年04期 |
11 |
;茶树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及试行标准和方法[J];茶叶科学;1966年01期 |
12 |
;紫阳县茶树品种调查[J];陕西农业科学;1978年06期 |
13 |
施海根;;介绍两个抗寒茶树单株[J];蚕桑茶叶通讯;1980年03期 |
14 |
罗清镇;;恩施地区茶树品种资源普查情况[J];茶叶科学技术;1982年04期 |
15 |
李孝正;;福建茶树品种在四川驯化状况[J];茶叶科学技术;1982年02期 |
16 |
毛志方;陆贻通;;茶树品种间新梢营养元素含量的研究[J];茶叶;1984年03期 |
17 |
谢庆梓;;不同品种茶树群体结构的产量及其几个问题的商讨[J];茶业通报;1985年05期 |
18 |
刘奕清,谢堃,凌泽芳,谢冬祥,吴蔚文,钱伟;茶树品种对侧多食跗线螨的抗性差异及鉴定方法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1994年S1期 |
19 |
黄亚辉,张觉晚,张贻礼,杨阳,王沅江;茶树抗虫品种资源调查及抗性机制研究——Ⅳ.茶树品种特性对丽纹象(虫甲)抗性的相关分析[J];茶叶通讯;1994年04期 |
20 |
杨秀才;;搞好合理采摘 提高茶青的产量和质量[J];贵州茶叶;199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