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非洲菊组培快繁技术优化及商品化生产研究初报

罗君琴  
【摘要】: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又名扶郎花、太阳菊等,是世界5大切花品种之一。由于花朵硕大、色彩丰富艳丽而成为礼品花束、花篮和艺术插花等的理想材料,深得广大消费者青睐。非洲菊为异花授粉植物,自然条件下结实率很低且种子极易丧失萌发力,并且种子繁殖还存在其后代性状容易发生变异问题.非洲菊多采用无性繁殖的方式加以尘产,传统的无性繁殖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分株繁殖。但是,非洲菊分株增殖速度较慢,其年扩繁系数仅为5—6倍。常规的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均增殖率低,难以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 而非洲菊利用组培快繁技术生产种苗这一繁殖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其传统的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增殖慢的不足。同时,它还具有增殖不受季节限制、遗传稳定性好、防品种退化、生产占地空间小等优势。非洲菊组培陕繁前景广阔,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然而非洲菊组培快繁,作为科技开发的市场产物,其商品化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高投入、高风险问题客观存在。非洲菊组培快繁虽能在短期内提供数量庞大的种苗,但当组培生产步入商品化规模生产后,其生产的高成本问题日益突现。除市场竞争因素外,需要我们不断地攻克和优化组培快繁工艺流程中的各技术关键及具体操作规范等。非洲菊组培快繁从传统的以实验室试验研究为主转入以实现高效益的规模化商品生产还需很长一段路要走,着手非洲菊组培快繁技术优化及商品化生产课题有着重要的研究及推广意义。 本文重点研究分析了非洲菊商品化快繁生产中所需解决的基本流程建立和快繁关键技术攻克及优化问题,并根据非洲菊组培商品苗生产实际提出了提高非洲菊组培快繁商品化生产经济效益的若干对策,以期为非洲菊组培快繁技术能够更好地推广应用于商品化生产实践尽份力。主要的研究推广技术成果如下: 1、通过非洲菊诱导分化步骤的优化,我们找到了一条更适于规模化快繁生产的创建无菌再生体系的新途径。该途径以非洲菊试管苗叶柄上部切段为外植体进行诱导分化,取材不受季节限制,且材料自身不带菌,接种时无需表面灭菌流程,大大简化了接种操作规程。更可贵的是,该途径接种外植体可不通过愈伤组织阶段而直接诱导成芽,可大大缩短诱导启动周期,为非洲菊商品化快繁生产过程中一年一度的种源更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玉静;王平;吴志刚;李娜;;如何提高非洲菊种苗成活率[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1年07期
2 陈红刚;高素芳;杨韬;;玉露的组织培养与快速扩繁[J];北方园艺;2011年12期
3 金国林;;浙北地区非洲菊品种选择的研究[J];广东科技;2011年14期
4 于有国;张军和;;非洲菊特征特性及其鲜切花温室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1期
5 杨立;周月;赵许朋;蒋永松;汤绍虎;;表油菜素内酯对非洲菊切花衰老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6 杨柳;秦钢;杨丽涛;吴建明;罗瑞鸿;魏源文;李杨瑞;;利用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进行甘蔗组培快繁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聂京涛;潘俊松;何欢乐;司龙亭;蔡润;陈洪;;非洲菊部分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吕培涛;黄新敏;陆益民;刘季平;张昭其;何生根;;ICP-AES法测定纳米银在非洲菊切花中的时空分布[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8期
9 刘慧;;微型月季茎段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2011年14期
10 ;4月各地切花市场行情[J];中国花卉园艺;2011年09期
11 赵磊;;3~4月KIFA花卉拍卖交易行情点评[J];中国花卉园艺;2011年09期
12 ;六月云南主要鲜切花价格规律性低走[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11年07期
13 ;6月各地切花市场行情[J];中国花卉园艺;2011年13期
14 赵磊;;4~5月KIFA花卉拍卖交易行情点评[J];中国花卉园艺;2011年11期
15 赵磊;;5~6月KIFA花卉拍卖交易行情点评[J];中国花卉园艺;2011年13期
16 明兴加;冯婷婷;;中国石斛属植物种苗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J];重庆中草药研究;2011年01期
17 陆继亮;;专家为云南春末夏初鲜切花生产支招[J];中国花卉园艺;2011年10期
18 ;七月云南主要鲜切花价格大幅上扬[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11年08期
19 ;5月各地切花市场行情[J];中国花卉园艺;2011年11期
20 高贵涛;;甜樱桃砧苗繁育有五招[J];北京农业;2011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瑞雯;宋世刚;韩爱清;桑圣奇;张俊芬;;不同非洲菊品种在组培快繁中的差异初探[A];植物组织培养与脱毒快繁技术——全国植物组培、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吕复兵;朱根发;廖飞雄;邹春萍;王碧青;李卫华;;非洲菊组织培养的形态发生与快繁技术[A];花卉研究20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建所20周年论文选集(1984-2004)[C];2004年
3 郭韬;吕长平;栾爱萍;刘湘平;;非洲菊采后生理及冷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A];园艺学文集5[C];2010年
4 马海燕;徐瑾;孙霞;朱翠英;郑成淑;;非洲菊连作对土壤理化性状与生物性状的影响[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5 姜维梅;;银线莲组培快繁的初步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6 陈海霞;吕长平;陈晨甜;;非洲菊瓶插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变化[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7 佟凤芹;栾岚;;非洲菊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彭建宗;王小菁;;非洲菊PRGL基因的克隆和表达[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9 周涤;姚磊;王贤;刘凡;何伟明;;非洲菊的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A];植物组织培养与脱毒快繁技术——全国植物组培、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李涵;张婷;李绅崇;蒋亚莲;鄢波;;非洲菊多倍体育种研究[A];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甘尼格;非洲菊长期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和水杨酸处理对提高耐盐性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孟祥春;非洲菊花生长、花色素苷积累及CHS、DFR基因表达的光调控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赖齐贤;基因枪介导P_(SAG12)-IPT基因转化非洲菊及其抗衰老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客绍英;菘蓝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及四倍体株系选育和品质鉴定[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李霞;园林植物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君琴;非洲菊组培快繁技术优化及商品化生产研究初报[D];浙江大学;2005年
2 刘芳;非洲菊主要病害病原及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陈晨甜;非洲菊弯茎影响因子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浮双双;非洲菊品种‘靓粉’的离体培养及脱毒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5 孟庆玲;影响基质培非洲菊移栽成活率的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郭韬;非洲菊低温贮藏保鲜及部分生理指标的测定[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7 栾爱萍;非洲菊茎尖超低温脱毒及病毒检测技术[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8 马海燕;非洲菊连作的土壤环境变化及其化感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9 杨尧;不同化学诱变剂对非洲菊离体培养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10 江一北;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基因转化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一李;大棚栽培非洲菊[N];福建科技报;2005年
2 迁安市职教中心 刘捷北;如何栽好非洲菊[N];河北科技报;2008年
3 记者 徐天宇;非洲菊鞍山怒放[N];鞍山日报 ;2009年
4 本报记者 刘文娟;非洲菊夏季养护技巧[N];中国花卉报;2009年
5 王远白;服务用心 群众开心[N];贵阳日报;2009年
6 记者 陈云芬;首个白色非洲菊新品在滇选育成功[N];云南日报;2010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陆继亮;致力打造中国非洲菊“航母”[N];中国花卉报;2010年
8 记者 柳原;“泰尼格”非洲菊新品种将进入中国[N];中国花卉报;2011年
9 特约记者 柏斌;贵州非洲菊选育显成效[N];中国花卉报;2011年
10 特约记者 陆继亮;“煜辉”非洲菊种苗外销势头强劲[N];中国花卉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