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铝在碱性介质中的缓蚀与电化学行为研究

王晓艳  
【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铝在化学电源中应用的历史,综述了各种铝电池的发展概况,并叙述了在强碱性溶液中纯铝及铝合金阳极的腐蚀电化学研究进展,包括腐蚀反应机理、铝合金阳极以及缓蚀剂的发展概况。在此基础上,对金属铝在碱性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和几种典型缓蚀剂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第三章中,作者研究了碱土金属离子与EDTA对纯铝在碱性溶液中的缓蚀作用。发现单独添加碱土金属氢氧化物能够极大地抑制铝在4mol·dm~(-3) KOH溶液中的自腐蚀,其中氢氧化钙的缓蚀效率最大。EDTA单独添加的缓蚀作用很小,但它可以增强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缓蚀作用。EIS及EDAX分析表明,碱土金属离子与EDTA形成的螯合物是通过在铝表面活性点上的吸附而起缓蚀作用的,它们属于吸附型而非成相型缓蚀剂。 第四章中,以氧化锌为例探讨了成相型缓蚀剂的作用。氧化锌单独添加时能够极大地抑制纯铝的腐蚀。然而,在铝—溶液界面上析出的金属锌非常疏松,容易从铝表面脱落,这一过程既消耗了过多的氧化锌,也使铝基体遭受不必要的损耗。DE本身几乎没有缓蚀作用,但在适当的浓度下,它能增强氧化锌的作用。阻抗谱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都表明DE的添加改善了锌在铝电极表面的沉积形貌,使之更平整,增强了锌沉积层与铝基底间的结合力,从而起到增强氧化锌缓蚀作用的效果。 最后,在本文第五章中,作者尝试应用含有ZnO-PEG的KOH溶液作为电解液,研究铝在其中的电化学行为。在所研究的聚乙二醇系列里,随分子量的增加,其对铝的缓蚀作用是增强的,PEG200的缓蚀效果最差。而对PEG1000,当其含量为0.0015mol·dm~(-3)时缓蚀效率最高。铝在含0.0015mol·dm~(-3) PEG1000和0.2mol·dm~(-3) ZnO的4mol·dm~(-3) KOH溶液中,具有良好的放电性能,且添加剂的缓蚀作用具有可逆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蒋忠平;;冬衣的洗涤法[J];农村百事通;2011年11期
2 ;用不含硝酸和三价铬的组成液清洗铝和铝合金的工艺[J];铝加工;2011年03期
3 吴智明;吴文文;李玉金;赵昕;隋坤艳;;海藻酸钠辅助合成纳米氧化锌[J];纳米科技;2011年03期
4 谢爱娟;罗士平;郭登峰;;苯酚的紫外光谱研究[J];广东化工;2011年06期
5 张相雄;葛宋;陈民;;表面纳米结构对过冷水形核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09期
6 邓书端;李向红;付惠;;几种植物叶提取物对铝的缓蚀性能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1年03期
7 赵世卓;周兵;崔爽;;高纯铝中微量锰的测定[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6期
8 张瑜;张丽丽;;PLA/黄麻复合材料降解性能的研究[J];产业用纺织品;2011年05期
9 雷小丽;杨丽霞;刘明星;张玉新;冯军;;H_2O和O_2在Al(111)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1年06期
10 梁译文;何涛;胡欣梅;;尿素成品缩二脲中控与国标分析方法的对比[J];泸天化科技;2011年02期
11 刘丽静;;荧光分析法测定邻—羟基苯甲酸和间—羟基苯甲酸[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3期
12 董彦杰;;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研究PAN对鲁米诺-亚铁氰化钾反应的催化性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3 吝大亮;刘瑛;尹晓爽;唐永明;杨文忠;;有机硅烷涂层对3A21铝合金耐蚀性的影响[J];材料保护;2011年04期
14 古映莹;周琼华;杨天足;刘伟;张杜超;;铅在碱性木糖醇体系中的电沉积行为(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1年06期
15 湛菁;岳建峰;张传福;;超细镍粉的制备及还原生长机理研究[J];材料工程;2011年07期
16 何金岚;罗理勇;曾亮;;茶多酚纳米级微粒的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1年15期
17 洪淑娜;林海斌;苏卓健;周合兵;梁曼;李伟善;;碱性溶液中锌电极缓蚀的研究[J];电化学;2011年02期
18 郭君;杨孝辉;;正交实验优化猪胰脏中胰岛素的提取工艺[J];广州化工;2011年11期
19 徐海云;冯翠兰;刘瑛;;新型含稠合外环的氟硼二吡咯类碱性环境下的pH荧光探针的合成和光谱性质(英文)[J];应用化学;2011年08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虹雯;郭海明;王业亮;申承民;杨海涛;王雨田;魏龙;;铝表面的自组织有序纳米结构[A];2003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蒋永锋;郭兴伍;翟春泉;丁文江;;添加剂对AZ91镁合金表面锌镍电镀层的影响[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徐常威;沈培康;刘应亮;;碱性溶液中乙醇在Pt-NiO/C催化剂上的电化学氧化(英文)[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4 王杰;徐友龙;孙伟;李厚刚;王风雨;;碱性溶液的pH值对钽电极上电聚合聚吡咯膜的影响[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慕伟意;杜继红;李争显;奚正平;;铝在高温水蒸气中氧化膜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王杰;徐友龙;孙伟;李厚刚;王风雨;;碱性溶液的pH值对钽电极上电聚合聚吡咯膜的影响[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7 刘通;陈守刚;李兰;尹衍升;;超疏水表面改善金属铝的抗海洋微生物腐蚀性能[A];第七届全国材料科学与图像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程岩;严曼明;江志裕;;碱性溶液中高价态银氧化物Ag_3O_4的电化学性质及反应机理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9 张镇;姜志全;李勇;张辉;姚运喜;包信和;;甲醇在不同结构的铝表面的吸附[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周素芹;居学海;;硝胺在铝表面吸附行为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波;铝在碱性介质中的腐蚀与电化学行为[D];浙江大学;2009年
2 闫雪;碱性条件下微/纳米结构聚苯胺的合成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褚有群;碳基氧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碱性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4 涂新满;聚合物修饰电极的压电电化学研究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聂明;WC增强燃料电池贵金属催化剂催化性能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陈云;碱性体系中铝钒钼的溶液化学性质及分离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7 王燕鸿;磷掺杂对活性氧化铝性能与结构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刘涛;金属基体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其海洋防腐防污功能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李利君;颜料铝粉的表面包覆改性及在涂料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
10 马传利;纳米γ-氧化铝及Ag_2O/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分析及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艳;铝在碱性介质中的缓蚀与电化学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常晓途;铝在碱性甲醇—水溶液中的腐蚀与电化学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许继辉;铝合金表面稀土转化膜的制备及耐蚀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韩璐;凹凸棒石碱溶产物、动力学研究及其地球化学意义[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5 于晓慧;铝的高压复合阳极氧化[D];江苏大学;2007年
6 赵丽娜;氟硼酸介质中铝缓蚀剂的研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春颖;氢氧化钠介质中铝缓蚀剂的研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成月;锡铜合金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葛科;盐酸介质中铝的腐蚀与防护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张黎;氢氧化镍对碱性介质中甲醇氧化的电催化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不锈钢的表面处理[N];物资信息报;2005年
2 ;不锈钢的表面处理[N];现代物流报;2006年
3 段文利 王剑;误饮强碱烧伤食管 结肠替代功能重建[N];健康报;2006年
4 张国光;铜包铝材料的应用前景[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5 ;农机零件的清洗方法[N];山西科技报;2005年
6 小玉;三水将建铝型材技术创新中心[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7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冯丽安;褐色高锰酸钾溶液不能用[N];健康时报;2007年
8 高唐县畜牧水产局 刘娟 杨越;鸡群投药小窍门[N];山东科技报;2006年
9 荻祺;除痣方法效果比较[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10 徐金枝;冬装的洗涤与收藏[N];北京社会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