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桩筏基础—地基共同作用三维有限元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桩基成为更加普遍的基础形式。桩筏基础受力明确,既能充分发挥桩的潜力,同时又能充分利用地基土自身的承载力,作为高层建筑的重要基础形式被广泛采用。随着共同作用理论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及和性能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桩筏基础有了较多认识。但是由于桩筏基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其研究涉及众多因素,有必要进一步认识上部结构、桩筏基础与地基土的共同作用机制。因此,开展共同作用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某工程实例,利用大型有限元程序ABAQUS建立了剪力墙结构—桩筏基础—地基共同作用的全三维模型,土体分别采用弹性和理想弹塑性模型,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地基土变形模量、承台厚度和桩长等参数变化对共同作用工作性状的影响。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上部结构施工至9层后,其对差异沉降和筏板弯矩的调节作用减弱,表现出上部结构刚度作用的有限性。
(2)考虑上部结构刚度作用,筏板对地基的架越作用明显,基底土反力呈明显的马鞍形;荷载向角桩、边桩集中;地基土分担总荷载的10%~20%。
(3)当地基土为单层均质时,地基土越硬,基础的最大沉降和差异沉降越小,地基土分担的荷载增加,筏板最大弯矩减小;当存在硬壳层和软弱下卧层时,地基土荷载分担比略有提高。
(4)增加筏板厚度能减少一定的差异沉降,提高地基土的荷载分担比,同时筏板下中桩、边桩和角桩的桩顶反力分布更不均匀,筏板弯矩急剧增长。
(5)通过调整筏板中部局部范围桩长可以控制差异沉降及筏板弯矩大小。从材料的合理利用和经济性上考虑,长桩和短桩的长度比宜为1.75~2.0。
|
|
|
|
1 |
徐敏生;桩筏基础理论新成果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1994年02期 |
2 |
汪涛;高层建筑上部结构与桩筏基础的共同作用分析[J];焦作工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
3 |
余闯,宰金珉,刘松玉;基于差异沉降控制的油罐桩筏基础设计与分析[J];建筑结构;2005年05期 |
4 |
高红升,茜平一;高层建筑桩筏基础设计计算方法[J];住宅科技;1995年12期 |
5 |
胡道华;桩筏基础计算与分析[J];天然气与石油;2000年01期 |
6 |
金振奋,陈云敏,干钢;高层主裙楼变厚度桩筏基础数值试验[J];工程设计学报;2003年04期 |
7 |
王莺歌;超高层筒中筒结构桩筏基础共同作用现场实测与数值分析[J];工业建筑;2005年05期 |
8 |
卢家森,黄松梅;水平荷载下桩筏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
9 |
刘杰,徐晨,戎贤;软土地基中桩筏基础沉降计算的探讨[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
10 |
宋荣方;梁仁旺;白晓红;;桩筏基础承载能力分析及模型试验设计[J];山西建筑;2006年04期 |
11 |
陈晓平,茜平一;桩筏基础设计的系统分析方法研究[J];水利学报;1995年10期 |
12 |
谭丽娜;广州地区某些工程基础设计的比较[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2年04期 |
13 |
朱栅,朱腾飞,夏现成;湿陷性黄土地区桩筏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研究[J];金属矿山;2004年04期 |
14 |
李克强;桩、承台和土相互作用的桩基加固方案[J];浙江建筑;1998年06期 |
15 |
楼晓明,芮晓玲,于勇,陈标;确定桩筏基础筏板厚度的简化计算方法[J];结构工程师;2003年01期 |
16 |
张华,阎玉敏,冯万静,艾东海;桩筏基础沉降计算与监测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S2期 |
17 |
王莺歌;施工过程对桩筏基础工作性能的影响[J];山西建筑;2005年07期 |
18 |
陆正刚;一幢体形特殊高层建筑的实现[J];煤矿设计;1998年06期 |
19 |
严平,龚晓南;桩筏基础在上下部共同作用下的极限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02期 |
20 |
陈云敏,陈仁朋,凌道盛;考虑相互作用的桩筏基础简化分析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