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两阶段风险的定制类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绩效模型研究

王求真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中的日益重要性,无论是开发者还是使用者都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的成功交付。然而,从国内外的软件开发项目现状来看,软件开发项目尤其是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失败率很高,大多数项目都出现超支、延期问题,或者所交付的系统不能满足用户真正的需求。如何有效地管理软件开发项目已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研究人员指出,关键问题是管理者如何应对软件开发的不确定性,并且这一方面的研究已成为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从系统供应商(软件开发方)的角度出发,以定制类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为研究对象,力图把握信息系统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多源性和风险动态性,对项目内在不确定性、管理实践和项目绩效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两阶段风险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绩效模型。过去的研究指出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其影响因素可能不同,因此,引入两阶段风险使得我们可以动态地分析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动,并深入地探讨相应的管理策略,这对于指导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利用从以杭州地区为主的浙江省软件企业收集的181个定制类软件开发项目的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建模(SEM)方法对研究模型作了检验,并通过分组样本对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另外,本研究还从用户方收集了小样本数据,对软件开发方和用户方就信息系统开发项目成功标准相对重要性的认识进行了比较分析。 两阶段风险指开发阶段绩效风险和实施阶段绩效风险,分别表示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估算项目结果的困难程度。研究模型的经验检验结果表明,两阶段风险是重要的中介变量,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项目的内在不确定性和四个管理因素(项目计划和控制、内部整合、用户参与和用户方高层支持)对项目绩效不同维度的影响。总的来说,当项目面临固有的不确定性的情形下,加强项目计划和控制、进行有效的内部整合、获得用户方的高层和关键用户的承诺和参与可以降低绩效风险,改进项目绩效,减少项目内在不确定性对项目绩效的负面影响。并且,影响两个阶段绩效风险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对开发阶段绩效风险来说,主要影响因素是项目计划和控制、内部整合和用户参与,对实施阶段绩效风险来说,主要影响因素是用户参与和用户方高层管理支持。 本研究依据项目内在不确定性水平把样本进行分组,对项目内在不确定性和管理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过程绩效是项目绩效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芦慧;陈红;柯江林;;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员工敬业与绩效关系概念模型探析[J];软科学;2010年10期
2 米明福,虞依娜;基于绩效咨询模型的员工培训需求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15期
3 徐中;姜彦福;谢伟;林嵩;;创业企业架构能力、元件能力与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年05期
4 张燕君;黄健柏;;基于人格的人与职务动态匹配及其对绩效影响作用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11年03期
5 桑强;;企业经营绩效模型及新兴管理理论整合[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1期
6 应光龙;吴彦文;李世祥;田庆恒;;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学习绩效模型[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李国鑫,王雅林;基于技术与组织适应性的信息技术绩效模型探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06期
8 牛彦英;石慧;;有线电视运营商三网融合时期绩效模型的构建[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年07期
9 方楚;郑秋莹;姚唐;穆琳;范秀成;;顾客价值驱动的企业绩效模型:元分析验证[J];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08期
10 邓大松;张义波;;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费模型的优化选择[J];财经科学;2011年11期
11 王辉,李晓轩,罗胜强;任务绩效与情境绩效二因素绩效模型的验证[J];中国管理科学;2003年04期
12 任浩;甄杰;;创新型中小企业间研发合作的非契约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12期
13 陈胜军;;周边绩效模型研究——基于高科技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0年09期
14 张凤;霍国庆;;国家科研机构创新绩效的评价模型[J];科研管理;2007年02期
15 张静晓;周天华;李慧;陆秋虹;;EPC承包商管理功能模块绩效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3期
16 王秀丽;窦媛媛;张昭俊;;适应性绩效在高校科研团队中的应用[J];科学管理研究;2011年05期
17 全笑蕾;盛靖芝;;超越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新框架——绩效棱柱[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03期
18 陶祁;;适应性绩效结构分析及在培训评估中的应用[J];管理科学;2006年02期
19 陈亮;段兴民;;基于行为的工作绩效结构理论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2008年02期
20 陈士银;周飞;吴雪彪;;基于绩效模型的区域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明;申俊涛;李学民;;员工工作价值与绩效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冯明;李学民;;企业员工责任心与绩效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敏;;教师适应性绩效的结构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彭磊;;基于EVA的供应链绩效评估以及改进[A];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陈锡安;;南京地税绩效管理实证研究总报告[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肖丽;;一线员工服务补救绩效管理:理论与模型[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何贵兵;黄德斌;;团队决策中共享心理模型演化的STC机制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纪建悦;刘红;;基于SCP扩展模型的外部利益相关者结构与经营绩效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邵兵家;何俊辉;蔡志刚;;制造业上市公司电子商务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A];2005年信息与通信领域博士后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彭艳君;;服务中的顾客参与及其对顾客满意的影响——述评及最新视角[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毅华;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整合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2 李保明;家族企业领导行为、治理模式与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柳昌承;韩国企业的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4 刘洛;小微贷款客户经理工作绩效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王广新;组织情境下管理者人格特质和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韩翼;雇员工作绩效结构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张进;建筑企业项目管理者胜任力结构模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8 陈科;制造型供应链绩效建模分析研究与实践[D];天津大学;2009年
9 何旭;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10 卢阳春;转型期中国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制度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明鑫;企业管理者元胜任力模型构建及有效性分析[D];重庆大学;2007年
2 袁泉;重庆地区企业员工责任心调查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3 江宇;人力资源管理对软件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郑从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运行机制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5 徐坐洲;基于绩效模型的互联网创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崔文文;我国公务员通用绩效模型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肖杰文;基于混合绩效模型的HRM系统的研究设计与实现[D];中山大学;2011年
8 邵帅;能力—绩效模型及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9 熊仁华;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宋倩;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及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詹艳;数字时代企业绩效新指标[N];中国石化报;2008年
2 李连胜;如何评价股指期货的投资价值[N];期货日报;2007年
3 ;TurboCRM系列产品简介[N];计算机世界;2005年
4 李明明;安全气氛——组织管理的重要指标[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