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AB环骨架和喹诺酮等药物的绿色合成研究
【摘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愈来愈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由此专家学者们提出了与传统治理污染不同的“绿色化学”概念,它是从源头解决污染问题的一门科学。理想的绿色化学对有机合成反应的要求是:(1)高选择性,极少副产品,最好100%选择性;(2)原子经济性,实现零排放;(3)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4)采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和溶剂;(5)高转化率。
本文以绿色合成为指导,开展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
一、从简单易得的化合物出发,运用具有高选择性、高转化率的正离子-炔烃环合反应和负离子裂解反应,有效地合成了紫杉醇的AB环骨架,8,11-二甲烯基-双环[5.3.1]-十一烷-2-酮。首次发现紫杉醇AB环骨架可由长叶烯天然产物的衍生物经一步反应(选择性2,8位断裂离子裂解反应)直接高产率得到,为紫杉醇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二、应用关键中间体—N,N—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采用“一锅法”反应,高收率地合成了喹诺酮主环,并将该方法应用到左旋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等药物的合成中,提高了反应的原子经济性,改善了反应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条直接以N—环丙基丙烯酸乙酯为原料(减少了胺置换反应),通过偶联和环合直接合成加替沙星的新方法。
三、通过对抗肺炎新药阿托伐醌关键中间反应——自由基链反应的研究,在明确和控制阿托伐醌产品顺反异构体构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工艺的进一步优化,大大提高了反应的立体选择性,简化了后处理步骤。
四、开展了以廉价易得的L-谷氨酸为起始原料,用邻苯二甲酰作氨基的保护基,通过N,N—邻苯二甲酰—L—谷氨酸酐的路线直接合成L-茶氨酸的研究,方法具有产率高、简便和100%光学构型保持等优点。
五、提出了一条新的非索非那定的合成路线,该路线采用了催化氢化替代HgO催化下的炔水解,非钯参与的Sonogashira偶联反应,避免了使用有毒有害的汞及重金属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
|
|
|
1 |
胡国武,元英进,王传贵;稀土化合物影响红豆杉细胞紫杉醇释放行为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1998年01期 |
2 |
余文鳌,梅兴国,柯铁,陈菁,刘幸福;紫杉醇侧链的合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1期 |
3 |
张志强,苏志国;紫杉醇吸附制备动力学研究[J];化学工程;2002年05期 |
4 |
周浩然,王佳祥,梁淑敏,彭丽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野生东北红豆杉浸膏中紫杉醇的含量[J];化学与粘合;2002年04期 |
5 |
胡凯,何颖,祝顺琴,谈锋,唐克轩;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生产紫杉醇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年05期 |
6 |
吴江;国内紫杉醇制剂市场分析[J];医药世界;2003年08期 |
7 |
梁敬钰;;紫杉醇研究现状“曝光”[J];中国林业产业;2005年12期 |
8 |
张德和;;新抗癌药紫杉醇(Taxol)[J];化学通报;1993年08期 |
9 |
金人一;从树皮提取紫杉醇难以长期持续[J];生物技术通报;1994年04期 |
10 |
张志强,苏志国;正相和反相柱层析组合分离纯化紫杉醇[J];生物工程学报;2000年01期 |
11 |
阎家麒,刘虹,王九一,赵敏;东北红豆杉原料中紫杉醇的提取及测定[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4年10期 |
12 |
康民;瑞良;;抗癌神药紫杉醇[J];绿色大世界;1996年01期 |
13 |
张志强,苏志国;氧化铝层析从云南红豆杉植物中转化提取紫杉醇[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0年03期 |
14 |
周忠强,臧新,胡国斌,梅兴国;紫杉醇的分离纯化及其检测[J];广州化学;2002年04期 |
15 |
鲁旭东,刘华英;细胞培养及基因工程生产红豆杉紫杉醇的研究进展[J];生物学教学;2004年11期 |
16 |
;利用稀土促进抗癌药物紫杉醇合成技术[J];稀土信息;2002年12期 |
17 |
刘长波,高瑞昶;紫杉醇给药研究进展[J];天津化工;2003年03期 |
18 |
祝顺琴,谈锋,唐克轩;紫杉醇提取纯化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4年01期 |
19 |
马桂蕾;宋存先;韩锐;付招娣;;带有微孔结构紫杉醇微球制备及其在小鼠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6年S1期 |
20 |
;高分子紫杉醇键合药研究获新进展[J];现代科学仪器;201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