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胡萝卜素微胶囊的制备和稳定性研究
【摘要】: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实β-胡萝卜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因其许多生物功能与人体的健康密切联系,已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一些疾病的防治。然而由于β-胡萝卜素的分子结构中存在多个双键,易受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加速降解和异构化过程;所以人们采用微胶囊技术来制备β-胡萝卜素微胶囊,以此提高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使其便于保存和运输。
本文首先探讨比较了喷雾-淀粉流化床干燥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β-胡萝卜素微胶囊过程的难易和产品效果的优劣。结果表明,喷雾-淀粉流化床干燥法生产的周期短、得到的产品在均一性和圆整性上高于冷冻干燥法得到的产品。尽管冷冻干燥法在产品的产率和稳定性上略优于喷雾法;但目前后者仍比前者更适用于B-胡萝卜素微胶囊工业化大生产。
接着,通过喷雾-淀粉流化床干燥法以不同凝胶强度的明胶为壁材制备β-胡萝卜素微胶囊,将样品分别静置于不同温度的可见光条件下,一段时间后通过比较产率、效率和稳定性,选择出型号为50PS的明胶为主要壁材。再将其与酪蛋白酸钠和阿拉伯胶按照不同的配比制成复合壁材的β-胡萝卜素微胶囊。在25℃、37℃和55℃见光条件下考察这些微胶囊稳定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出,以型号为50PS的明胶与酪蛋白酸钠按照2:1的比例作为复合壁材得到的β-胡萝卜素微胶囊与其它壁材配方制得的产品相比具有较高的产率、效率和很好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考察空气(主要是氧气)、温度、光照和相对湿度这些外部环境条件对β-胡萝卜素微胶囊的降解和异构化反应的影响,我们选出了β-胡萝卜素晶体和几种不同壁材制备得到的β-胡萝卜素微胶囊产品;分别在25℃、37℃和55℃,真空避光、敞口避光、敞口见光以及不同相对湿度的条件下对其稳定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出微胶囊能够大大提高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减缓降解速率;氧气的存在会大大加速β-胡萝卜素的降解;25~55℃的范围内,温度对微胶囊内β-胡萝卜素的降解影响不是很大;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β-胡萝卜素的降解速率加快;相对湿度大于50%时,晶体形式的β-胡萝卜素的降解速率随相对湿度增大而减小,而以明胶为主要壁材的微胶囊内的β-胡萝卜素的降解速率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S202.3
|
|
|
|
1 |
王筠;胡萝卜类色素及其应用[J];安徽化工;1997年01期 |
2 |
黄素芳,朱育菁,刘波,史怀,苏明星;青枯病生防菌ANTI-8098A的微胶囊化技术[J];福建农业学报;2005年01期 |
3 |
朱秀灵,车振明,徐伟,焦云鹏,熊华;β-胡萝卜素的生理功能及其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4年02期 |
4 |
卢英林,俞显芳,胡捷,张建丽,陈桦,宋慧君;香精微胶囊制备的研究[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
5 |
范晓岚
,糜漫天,杨慧;类胡萝卜素与衰老[J];辽宁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
6 |
高建峰;β-胡萝卜素的营养价值及其生物合成[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1年01期 |
7 |
林松毅,程宏,张冬青;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2001年03期 |
8 |
郭明勋,于玲;明胶微胶囊化技术[J];明胶科学与技术;2000年03期 |
9 |
蔡晓湛,贺银凤;β-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5年08期 |
10 |
赵征,阮美娟,于春江;酪蛋白酸钠溶液粘度变化的数学模型[J];中国乳品工业;1996年05期 |
|
|
|
|
|
1 |
李旭东;荚荣;吕飒音;唐文忠;;不同缓冲体系下pH值对裂褶菌F17产锰过氧化物酶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
2 |
齐治国;史高峰;蒋玉梅;周孝缘;孙浩冉;;甘肃凹凸棒矿石伴生碘含量测定及应用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
3 |
曲冬梅,弓爱君,高鹤永,邱丽娜;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检测芳香族氨基酸[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4年04期 |
4 |
降青梅;果秀敏;刘海燕;纪姝晶;;Ce(IV)离子氧化环己酮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
5 |
李纪锁,石正强,沈火林,乔志霞,安岩;番茄红素保健作用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03年03期 |
6 |
刘清华;王惠林;周志成;;不同西瓜类型果实茄红素含量的比较研究[J];北方园艺;2009年08期 |
7 |
马钦彦,陈遐林,王娟,蔺琛,康峰峰,曹文强,马志波,李文宇;华北主要森林类型建群种的含碳率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Z1期 |
8 |
方一;李路海;莫黎昕;胡朝丽;;不同分散手段和反应条件对合成酚醛环氧树脂微胶囊的影响[J];包装工程;2008年10期 |
9 |
郑瑶瑶;夏延斌;;胡萝卜营养保健功能及其开发前景[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6年05期 |
10 |
黄振钟;吴欣欣;陈莉莉;陈受惠;张华香;;PEG-(NH_4)_2SO_4-8Q5SAC双水相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的微量铜[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
|
|
|
|
1 |
陈春刚;韩芬霞;;生物活性肽的生理功能及其制备[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
2 |
胡淑平;吕圭源;于晓敏;赵守瑞;梁广;李艳霞;林佩珍;;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莪术油的制备工艺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
3 |
李延辉,郑凤荣,宋人楷;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3年06期 |
4 |
郭瑞;丁恩勇;;黄原胶的结构、性能与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2006年01期 |
5 |
应凤祥,杨式升,张敏,李豫喜,周宏燕;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研究储层孔隙结构[J];沉积学报;2002年01期 |
6 |
乔凤云,余柳青,刘小川,唐建军;利用稻米及其副产品生产功能食品和高蛋白饲料[J];中国稻米;2004年03期 |
7 |
李孟楼,郭新荣,谢恩魁,庄世宏;花椒种籽油的含蜡量测定与脱蜡[J];西北植物学报;2001年02期 |
8 |
陈代文,杨凤,陈可容,张化贤;仔猪补饲及不同类型的饲粮蛋白质对仔猪小肠粘膜形态结构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1996年02期 |
9 |
于桂阳;蛋白与能量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消化率的影响[J];饲料工业;2004年06期 |
10 |
吴信;褚武英;孔祥峰;李铁军;黄瑞林;印遇龙;;大米蛋白粉替代乳清浓缩蛋白在断奶仔猪中的研究[J];饲料工业;2008年05期 |
|
|
|
|
|
1 |
陆继锋,金劲松;复凝聚法制备农药微脱囊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9年03期 |
2 |
马爱国,AndrewR.Colins,SusanJ.Duthie,万秀霞;抗氧化营养素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J];青岛医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
3 |
邹黎明,王燕萍,王依民;香精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4 |
曹宜,刘波,朱育菁,葛慈斌;青枯病生防菌ANTI-8098A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3年04期 |
5 |
卢同;我国作物细菌性青枯菌的研究进展[J];福建农业学报;1998年02期 |
6 |
方元超,梅丛笑,赵晋府;微胶囊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0年02期 |
7 |
朱秀灵,车振明,徐伟,焦云鹏,熊华;β-胡萝卜素的生理功能及其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4年02期 |
8 |
卢英林,俞显芳,胡捷,张建丽,陈桦,宋慧君;香精微胶囊制备的研究[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
9 |
黎定军,廖晓兰,罗宽;湖南烟草青枯病土壤拮抗菌的筛选[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10 |
罗惠萍;周金林;陈越;;压敏色素及其在压敏复写纸中的应用[J];化学通报;1990年04期 |
|
|
|
|
|
1 |
周文华,杨辉荣,岳庆磊,彭雯;香精香料微胶囊的研究新进展[J];香料香精化妆品;2003年04期 |
2 |
王毓明;微胶囊技术[J];涂料工业;1999年05期 |
3 |
夏红英;段先志;蔡红梅;;辛硫磷农药微胶囊制备工艺[J];农药;2006年06期 |
4 |
王连艳,钱学仁,于钢;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造纸上的应用[J];黑龙江造纸;1999年03期 |
5 |
张所信,刘丽荣;壳聚糖微胶囊的制备[J];应用科技;2003年04期 |
6 |
唐建设;项丽;;乙酰甲胺磷农药微胶囊剂制备研究[J];现代农药;2008年06期 |
7 |
陈国,姚善泾;CMC-NaCS/PDMDAAC微胶囊的制备及传质性能研究[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5年02期 |
8 |
张路忠,胡双启,刘亚青;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微胶囊的方法[J];中北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9 |
徐成安,王正清;压敏显色微胶囊及其涂料的研究进展[J];上海化工;2003年09期 |
10 |
颜秀花;王正武;王建磊;俞惠新;;β-胡萝卜素微乳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J];化学通报;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