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麦注射液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中药产品的质量控制一直是中药现代化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以参麦注射液为具体研究对象,围绕中药质量分析技术方法学创新研究命题,对中药产品质量控制方法做了较深入的探索。
参麦注射液由人参和麦冬两味药材组成。根据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和2005年版中国药典,本论文对参麦注射液化学组成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在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参麦注射液质量标准基础上,加入了化学指纹图谱检测项和色谱含量测定项,并增加了原标准检查项中的检测项,为新版标准的修订提供可参考的研究数据。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 在原标准检查项基础上,增加了不溶性微粒、可见异物、蛋白质、树脂、草酸盐、钾离子、总固体、炽灼残渣、砷盐和重金属等检测项,提高了参麦注射液质量检测标准。
2) 研究建立了HPLC测定参麦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g1、Re和Rb1含量的方法,用于参麦注射液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
3) 研究建立了参麦注射液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通过对全国5个生产厂家提供的红参药材、中间体及参麦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分析,并经“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计算,建立了参麦注射液药材、中间体和制剂的对照指纹图谱,为原料药材、中间体和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4) 研究发展了含量测定与指纹图谱技术相结合的中药产品质量分析方法。通过信息融合技术,将含量测定结果与指纹图谱分析数据进行融合,并用于不同厂家参麦注射液质量评价,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5) 将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应用于红参药材提取工艺稳定性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286.0
|
|
|
|
1 |
陈闽军,瞿海斌,程翼宇;一类用化学指纹特征鉴别中药材真伪的方法[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12期 |
2 |
许长华,周群,孙素琴,王宝琹;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与阿胶的真伪鉴别[J];分析化学;2005年02期 |
3 |
靳小舜,张晓昀,张海霞,刘满仓,胡之德;苦瓜成分的提取工艺探索[J];分析化学;2004年06期 |
4 |
陈小康,孙素琴,李隆弟;中药注射剂荧光光谱法的快速鉴别和热稳定性研究[J];分析化学;2002年10期 |
5 |
程翼宇,陈闽军,吴永江;化学指纹图谱的相似性测度及其评价方法[J];化学学报;2002年11期 |
6 |
曹进,王义明,罗国安,李萌葆;中药指纹图谱与全面质量管理[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2年05期 |
7 |
曹进,饶毅,沈群,王义明,罗国安;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2001年04期 |
8 |
徐青,王加宁,肖红斌,梁鑫淼;黄芪药材的指纹图谱研究方法的建立[J];分析测试学报;2002年02期 |
9 |
王斌,王燕,许丹,梁振辉,孙文基;鱼金注射剂GC指纹图谱研究[J];中成药;2004年06期 |
10 |
盛淑光;鹿角炮制方法的改进[J];中成药;2003年08期 |
|
|
|
|
|
1 |
陈向涛,汪惠丽,李俊;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概况[J];安徽医药;2002年01期 |
2 |
王丽鸳;成浩;周健;叶阳;刘栩;陆文渊;;绿茶数字化多元化学指纹图谱建立初探[J];茶叶科学;2007年04期 |
3 |
石志红,何建涛,常文保;中药指纹图谱技术[J];大学化学;2004年01期 |
4 |
陈闽军,程翼宇;基于遗传算法的色谱指纹峰配对识别方法[J];分析化学;2003年05期 |
5 |
陈闽军,吴永江,程翼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的小波变换及分形表达方法[J];分析化学;2003年07期 |
6 |
曾志,杨东晖,陶敬奇,杨挺,袁敏,曾和平;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芦根上的应用[J];分析化学;2004年08期 |
7 |
师治贤,刘梅,杨月琴,胡凤祖;液相色谱分析进展[J];分析试验室;2003年05期 |
8 |
柴逸峰,吴玉田,李翔;药物分析(Ⅰ)[J];分析试验室;2004年06期 |
9 |
柴逸峰,吴玉田,李翔;药物分析(Ⅱ)[J];分析试验室;2004年07期 |
10 |
傅若农;近两年国内气相色谱的应用进展(Ⅱ)[J];分析试验室;2005年05期 |
|
|
|
|
|
1 |
冀宪领;盖英萍;牟志美;王更先;李波;;应用紫外指纹图谱分析技术鉴别白僵蚕[J];蚕业科学;2006年01期 |
2 |
石志红,何建涛,常文保;中药指纹图谱技术[J];大学化学;2004年01期 |
3 |
王忠华;;DNA指纹图谱技术及其在作物品种资源中的应用[J];分子植物育种;2006年03期 |
4 |
崔淑芬,蒋轶伦,王小如;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在甘草GAP生产与质控中的应用[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年04期 |
5 |
孙庆雷;林云良;王晓;程传格;刘建华;;金银花的~(13)C NMR指纹图谱研究[J];波谱学杂志;2006年02期 |
6 |
竺尚武;金华火腿制作过程中的防腐原理和风味形成[J];肉类工业;2003年12期 |
7 |
袁久荣,岳春华,邹华彬,王爱武;丹皮紫外指纹图谱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4年06期 |
8 |
郇延军,周光宏,徐幸莲;中西方干腌火腿风味成分比较及形成机理分析[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年11期 |
9 |
尹晓婷,宋焕禄,祖道海,江新业,华永兵;采用同时蒸馏提取法分析不同加工时期金华火腿香味成分[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年10期 |
10 |
田怀香;王璋;许时婴;;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提取金华火腿中挥发性风味组分[J];食品与机械;2007年02期 |
|
|
|
|
|
1 |
林于雄,黄凌;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J];福建中医药;1999年06期 |
2 |
孙素琴,周群,张宣,王钊,郁鉴源;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法无损鉴别植物生药材[J];分析化学;2000年02期 |
3 |
孙素琴,杜德国,梁曦云,杨显荣;36种灵芝产品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快速鉴别研究[J];分析化学;2001年03期 |
4 |
孙素琴,梁曦云,杨显荣;6种燕窝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原性状快速鉴别[J];分析化学;2001年05期 |
5 |
王钊,孙素琴,李晓波,周群,林琳,杜德国;红外光谱法无损鉴别升麻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1年03期 |
6 |
程翼宇,陈闽军,吴永江;化学指纹图谱的相似性测度及其评价方法[J];化学学报;2002年11期 |
7 |
王伟,史大卓,陈可冀,钟蓓;精制血府胶囊刺激缺氧缺糖心肌细胞RNA及蛋白质合成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
8 |
徐盈,张庆华,吴文忠,黎雯;我国某厂石墨电极废渣中二噁英的指纹特征[J];科学通报;2000年06期 |
9 |
曹进,饶毅,沈群,王义明,罗国安;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2001年04期 |
10 |
罗国安,王义明;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药效相关性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1999年01期 |
|
|
|
|
|
1 |
王茵;参麦注射液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冠心病30例[J];浙江中医杂志;1997年04期 |
2 |
项祖闯;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36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
3 |
丁爱秀,王昌华,陆杏锦;参麦注射液对恶性肿瘤化疗时增效减毒作用的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9年12期 |
4 |
周晓红,檀建平,陈红;参麦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6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9年09期 |
5 |
许瑞群,罗亚光;参麦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J];中国中医急症;1999年03期 |
6 |
李鸣九,黄茂芳;参麦注射液治疗寻常型银屑病32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0年09期 |
7 |
吴彩娟;参麦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5期 |
8 |
段竹梅!264500,段桂芹,隋翠卿!264500,陈凤翠!264500;参麦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2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年02期 |
9 |
顾健霞,戴小华,汪玲,周宜轩;参麦注射液治疗肺心病合并心衰34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5期 |
10 |
李红,张宇;参麦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7例[J];天津中医;200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