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杭白菊蚜虫的丝孢类生防真菌筛选、菌药互作评价及规模化产孢新技术研究
【摘要】:昆虫病原真菌中很多属于丝孢类生防真菌(Fungal biocontrol agents),其中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缩写Bb)和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缩写Pfr)在一些国家已被开发成为若干商品制剂,在农林害虫的防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此类生防真菌的研究及开发工作中针对不同的靶标害虫筛选高效杀虫菌种(株)始终是一个主题;由于真菌杀虫存在着潜伏期而作用较缓,克服这一缺点的主要途径是与生物学相容的化学杀虫剂适当配伍,使其优势互补,但菌药互作协同效应评价的技术问题至今仍困扰着国内外的同行;作为真菌制剂有效成份的高纯度孢子粉生产工艺虽有多种可选择的方案,但缺乏适用的关键技术装备,延缓了产业化开发进程。针对这些问题,为了探索威胁浙江省重要经济植物杭白菊生产的蚜虫控制新技术对策,本研究测定了玫烟色拟青霉及球孢白僵菌各4个菌株对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的毒力,从中筛选出一株高效杀蚜的球孢白僵菌与常规化学杀虫剂吡虫啉亚致死剂量进行协同互作效应测定,确定了菌药互作的剂量范围;同时成功研制了一种适合丝孢类生防真菌高纯度孢子粉生产的新式固体发酵装置——立式多层产孢箱,并用筛选出的高效杀蚜菌株进行了四批次生产试验。通过这些研究,为利用生防真菌开展菊蚜微生物防治提供了科学技术依据,主要结果归纳如下。
玫烟色拟青霉与球孢白僵菌对菊小长管蚜的毒力比较 菊小长管蚜是严重威胁我省著名特产杭白菊的主要害虫。从国际著名菌种库选用4株玫烟色拟青霉(Pfr2175、Pfr116、Pfr612和Pfr153)和4株球孢白僵菌(Bb2880、Bb2860、Bb2861和Bb2879)对菊小长管蚜进行生物测定。每个菌株的生测设高、中、低3个剂量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为一片载有30~40头成蚜的菊叶,对照为0.02% Tween 80的无菌水。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喷塔法接种,接种后的菊蚜逐日观察8天,所获数据经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分析。结果表明,4株拟青霉在21~902个孢子/mm~2的接种剂量下引起的死亡率为17.4%~100.0%,4株白僵菌在10~646个孢子/mm~2的接种剂量下引起的死亡率为37.3%~100.0%。根据模型模拟产生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参数可计算获得各菌株的致死中剂量LC_(50)及其95%置信区间,在接种后第5天分别为,126(107~149)个孢子/mm~2(Pfr116),442(329~596)个孢子/mm~2(Pfr612),213(158~286)个孢子/mm~2(Pfr153),234(168-328)个孢子/mm~2(Pfr2175),155(129~186)个孢子/mm~2(Bb2880),
|
|
|
|
1 |
陈斌,冯明光;两种杀虫真菌制剂与低用量吡虫啉对温室粉虱的协同防效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11期 |
2 |
应盛华;一种重要的真菌杀虫剂——球孢白僵菌制剂[J];杭州科技;1999年06期 |
3 |
李尊华;林健文;马金成;吴迪;张永军;;变温干燥固体发酵产物对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性能的影响[J];微生物学报;2008年07期 |
4 |
王成树,樊美珍,李增智;球孢白僵菌标准菌株的筛选及毒力效价的评定[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5 |
陈斌,李正跃,孙跃先,严乃胜,桂富荣;玫烟色拟青霉孢子悬乳剂对大棚生菜粉虱的防效及其对昆虫群落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
6 |
叶素丹;陈春;俞晓平;冯明光;;生防真菌分生孢子高效分离器的设计及其分离效果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年22期 |
7 |
王成树,王四宝,樊美珍,李增智;球孢白僵菌菌株耐热力与贮藏稳定性的关系[J];中国生物防治;1999年04期 |
8 |
濮小英,冯明光;两种杀虫真菌制剂对茶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04期 |
9 |
应盛华;邓米霞;冯明光;;三种丝孢类生防真菌孢子类疏水蛋白的含量与组分比较[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6年04期 |
10 |
李增智;应用真菌杀虫剂防治害虫[J];中国森林病虫;1990年03期 |
11 |
应盛华,冯明光;真空干燥球孢白僵菌纯孢粉的活孢率、毒力与贮存期[J];微生物学通报;2002年05期 |
12 |
余素红;曾明森;吴光远;;球孢白僵菌的研究应用与展望[J];茶叶科学技术;2009年03期 |
13 |
徐艳聆;赵润洲;任向辉;白双丽;陈莹;;常见农药与球孢白僵菌的相容性[J];湖北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
14 |
殷凤鸣,陈权才,何雪香,何立平,吕尊德,郭桂林,李祖文;白僵菌优良菌株筛选及其酯酶同工酶测定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1991年12期 |
15 |
王成树,樊美珍,李增智;时间-温度、时间-湿度对球孢白僵菌孢子的互作效应[J];应用生态学报;1999年04期 |
16 |
爱农;;国内首例真菌杀虫剂问世[J];农药市场信息;2002年20期 |
17 |
施卫兵,冯明光;两种丝孢类昆虫病原真菌对朱砂叶螨卵的侵染及杀灭活性[J];科学通报;2003年24期 |
18 |
罗志兵,张永军,金凯,彭荣,方卫国,裴炎;重组球孢白僵菌表达目标产物类枯草杆菌蛋白酶的发酵特性研究[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5年03期 |
19 |
程国华;舒静;丁克坚;;球孢白僵菌营养需求及培养条件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5期 |
20 |
王成树,王四宝,李增智;球孢白僵菌高毒菌株筛选模型的研究[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