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形成
【摘要】:本文在人力资本理论框架下,从员工和企业的微观角度,研究了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形成的动态关系。揭示了技术进步对人力资本投资的诱使作用,以及与人力资本形成间的互动关系。探讨了企业技术进步与员工和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内在联系,以及对技能结构变化、收入不均等、员工工资水平决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促进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形成良性互动的政策建议。
本支提供了一个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形成的完整分析框架,将技术进步、收入不均等和人力资本形成融入其中,深入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理。技术进步的技能偏态性,将提高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并导致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之间收入不均等的现象,由此增加了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使得技术进步对人力资本投资产生了强烈的诱使所用,激励了人力资本投资,从而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而当人力资本有效形成之后,高技能劳动力的供给不断增加,这时技术进步又将进一步向技能偏态的方向发展。如果人们的人力资本投资需求能得到满足,顺利进行人力资本投资,那么技术进步促进人力资本形成、人力资本形成又推动技术进步进一步向技能偏态发展的良性循环关系就会形成。
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也呈现出了技能偏态的特点。以浙江省企业为样本的微观数据表明,企业的技术进步造成了对高技能劳动力需求提高与技能结构的改变,但是其收入不均等效应却并不十分显著。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力间的收入差距没有很好拉开,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技能投资的回报没有显著提高的现状。这主要是由我国企业简单依靠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外延式增长模式造成的,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技工荒”与“民工荒”并存的现象。
技术进步对于不同人力资本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从员工的微观视角,首先在理论上讨论了技术进步对教育和培训这两种不同人力资本的作用效果,随后通过建立员工人力资本动态结构模型,对此进行了实证估计。结果显示,在技术进步条件下,教育所获的一般性人力资本,更容易与技术进步产生互补效应,而培训所获的专用性人力资本,却容易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而退化。在技术进步更快的环境下,员工投资于再教育比投资于培训更为有利可图。这个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员工更热衷于参与再教育以及一些可以获得技能证书的培训,而对企业提供的专用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240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240
【引证文献】 | ||
|
|||
|
|
|||||
|
【共引文献】 | ||
|
|||||||||||||||||
|
|
|||||
|
|
|||||||||||||||
|
|
|||||||||||||
|
【同被引文献】 | ||
|
|||||||||||||||||||||
|
|
|||||||||||||||||||||
|
|
|||||||||||||
|
【二级引证文献】 | ||
|
|||||||||||||||||
|
|
|||||||||
|
|
|||||||||||||
|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