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的省制改革及其争议
【摘要】: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反思民国初年省制改革的得失,为我国当前的省制改革提供历史的借鉴。一般学者研究民国初年的省制改革,主要关注于军民分治、省长民选、简化地方行政层级、缩小省区等枝节性的问题,并将改革的停滞与倒退完全归结为袁世凯的帝制自为。本文通过对民国初年省制改革过程的考察与分析,则发现这次改革更重要的内容、更重要的贡献还在于其对各省与中央的关系以及省之行政运作的探讨:民国初年的省制改革不再单纯以谋求中央集权为旨归,还努力寻求改良地方的治理,省制草案的设计中不仅考虑到了中央对各省的控制,还考虑到了各省对中央的制衡,考虑到了一省之自治行政与官治行政的区别与联系,并试图对二者的运作做出合理的安排。但是,由于时局、社会心理、社会条件诸方面的困境,这些有益的探讨都未能落到实处,如何构建各省与中央的关系以及安排省之行政的运作成为两个未决的问题遗留了下来。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