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胡晓东,张吉翔;人XPB基因在核苷酸剪切修复和基因转录中的分子机制[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5年03期 |
2 |
吴瑞英,姜槐;极低频磁场对基因转录影响的研究[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8年03期 |
3 |
陈沙力;蛋白质-DNA相互作用与辐射诱导的基因转录[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96年02期 |
4 |
郭建春;胡新文;段瑞军;符少萍;;在ipt-GUS转基因拟南芥中双组分信号传导基因应答体内细胞分裂素的增加(英文)[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5年06期 |
5 |
孙兆贵,李震;(cAMP,ATP)区域化与基因转录调控模型[J];生物学杂志;1996年04期 |
6 |
陈坚,张晓琴,傅继梁;组蛋白脱乙酰化酶及其与基因转录的关系[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0年06期 |
7 |
韩延平,杨瑞馥;细菌基因转录谱的DNA微点阵芯片分析[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4年03期 |
8 |
褚彬;;聚酰胺抑制基因转录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7年03期 |
9 |
徐晓燕;钱海丰;陈伟;姜宏;傅正伟;;生物异源物质对小球藻基因转录研究体系的建立(英文)[J];水生生物学报;2010年01期 |
10 |
全登庄;;间断基因的特点[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
11 |
沈珝琲,刘泽津,吴宁华;细胞中多种基因转录的同步研究方法——逆转录标记cDNA技术的介绍[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9年02期 |
12 |
李同据,吴淑华,韩峰,薛水星,王金涛,刘哲伟,杨佩英,侯云德;人乳头瘤病毒6b型H增强子样序列在大肠杆菌中增强基因转录和β-干扰素表达[J];病毒学报;1998年02期 |
13 |
刘欢;李向平;;载脂蛋白A5与血脂代谢[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年S1期 |
14 |
彭勇,童坦君,张昌颖;EGF对EGFR基因和c-fos、c-myc原癌基因DNA结合蛋白质的影响[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3年04期 |
15 |
曾锦章;细胞信号传导与转录因子AP-1活性的调节[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99年04期 |
16 |
王景明;刘儒林;程秀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
17 |
李伟;江其生;宋秀军;陈舒;李峰生;郭丽杰;何蕊;于慧杰;;γ射线对人淋巴细胞Cx43和Egr-1基因转录表达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9年04期 |
18 |
潘聪燕;周荣斌;陈政;陈颖骁;吴艳云;苗林;殷文璇;姬广聚;;内质网蛋白44(ERp44)通过1,4,5-三磷酸肌醇受体介导基因转录(英文)[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1年08期 |
19 |
涂长晟;;真核生物的间断基因[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S1期 |
20 |
黄仕和;;RNA作为转录因子[J];生命的化学;1992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