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复音同义词研究
【摘要】:古汉语同义词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目前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池昌海先生的《〈史记〉同义词研究》为标志,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为配合古代汉语的教学,以辨异为主要内容;后期开始转向专书同义词研究,通过系统地对某部专书的同义词进行精细地描写,搞清这部专书词汇的同义聚合关系。专书同义词研究属于断代词汇研究,但能给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现状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重视上古汉语、轻视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重视单音同义词研究、轻视复音同义词研究。这种状况是和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内在要求不相适应的。
《魏书》是中古时期一部很重要的史书,词汇量大、词汇面广、断代性质确定,但是长期不为学者重视,至今还未有对其语言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问世。本文以《魏书》的复音同义词为研究对象,选取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复音同义词共一百三十多组,进行微观研究,以了解中古汉语复音词、复音同义词的一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一些复音同义词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本文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综论部分,分为五章。
第一章,主要针对目前的现状,指出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特点和不足,并从“词汇古今发展的连续性、继承性”和“复音词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个方面强调进行复音同义词研究的必要性。第二章,提出复音同义词研究的三个原则,即“平行性原则”、“语境验证原则”和“语素考释原则”,并分别探讨这三个原则的词汇学依据、内容和适应性。第三章,简单介绍《魏书》的语料性质、史料价值、版本和词语研究的价值等问题,并指出在《魏书》复音同义词研究过程中,坚持“一个意义相同”的同义词观,坚持“共时和历时相统一”及“言语和语言相统一”的原则。第四章,主要从大型辞书编纂、现代汉语复音词溯源和深化古汉语同义词研究三个方面,探讨《魏书》复音词、复音同义词研究的价值。第五章,指出《魏书》复音词、复音同义词的特点,从合成词的构成语素和结构关系两个方面划分复音同义词的语义类别和形式类别,并主要从新词和旧词角度探讨复音同义词的来源。
下编是例释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具体研究名词性复音同义词,第二章具体研究动词性复音同义词,第三章具体研究形容词性复音同义词。例释的主要目的是从微观认识《魏书》复音同义词的客观面貌,以便在此基础上探讨有关复音同义词研究的原则和方法。微观研究主要是辨别同义词组内部成员的新词、旧词、新义等状况,为以后进行复音词的历时替换研究做准备,而不以辨异为主要目的。
本文所研究的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节的合成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