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凝土组合桁架的试验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跨度的楼板会日益增多,而承载力大、结构高度小、经济性好的组合桁架非常适合制作大跨度的楼板,因而有必要对组合桁架的性能进行试验和研究。
本文在回顾了组合结构和组合桁架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后,首先制作了两榀组合桁架,为了解钢结构桁架部分的工作性能状态及检验其能否承受在其上现场浇注混凝土,对还未浇注上层混凝土的两榀组合桁架进行预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2#组合桁架钢结构部分的工作性能状态良好,均完全能够承受在其上现场浇注混凝土。
浇注好混凝土后,首先对两榀桁架进行动力特性试验,然后分别用砝码对1#桁架进行加载,用千斤顶对2#组合桁架进行加载,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在加载损伤后,再对两榀桁架进行动力特性试验,并对加载前后以及人为制造损伤的频率和模态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组合桁架的损伤对结构的刚度有影响,并且桁架刚度下降的程度随损伤程度加大而增大。
建立了组合桁架的ANSYS模型,并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及静力计算,分别计算出了两榀组合桁架在加载状况下的结果,将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证明数值模型是比较合理的。然后计算了在预应力钢筋直径变化的情况下,组合桁架挠度、频率和应力的变化情况。最后对比计算了一榀组合桁架和与其承受相同荷载下的6种不同厚度的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材料价格,结果表明,各楼板厚度中花费最少的钢筋混凝土楼板比组合桁架楼板高出材料费23.93%,说明组合桁架楼板比钢筋混凝土楼板省材料费。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U398.9
|
|
|
|
1 |
范涛;浅述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及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4期 |
2 |
王宗林,王彤,张树仁;体外预应力简支梁正常使用阶段索应力增量分析[J];东北公路;2000年04期 |
3 |
陆新征,江见鲸;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双向楼板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4 |
汪晓虹,周传荣;组合桁架结构动力学优化设计及模态综合[J];东南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5 |
王成祥,尹新生,邹国富;预应力组合桁架在加固维修中的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3期 |
6 |
施建日,卢伟煌,张善庆;35米跨预应力钢与混凝土组合箱梁的结构设计[J];福建建筑;1998年S1期 |
7 |
沈为民,宗周红,房贞政;预应力组合简支梁试验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
8 |
肖亚明,刘东营,何其洪;简支组合桁架的翼缘有效宽度研究[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5年04期 |
9 |
赵世运;芜湖长江大桥正桥钢梁材料和结构研究[J];钢结构;1999年03期 |
10 |
刘寒冰,刘文会,张云龙;用变分法分析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T梁的剪力滞效应[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5期 |
|
|
|
|
|
1 |
王连广,强士中,李乔,杨德波;钢与轻骨料砼连续组合梁内力重分布及极限弯矩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7年04期 |
2 |
李佳,余志武;钢-混凝土组合梁预应力施工阶段受力性能试验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3 |
聂建国,田春雨;钢-混凝土简支组合梁塑性阶段有效宽度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
4 |
李运生;王元清;石永久;张彦玲;;组合梁桥有效翼缘宽度国内外规范的比较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
5 |
王连广,李立新,刘之洋;钢桁架与砼组合梁滑移及掀起的空间计算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6 |
王吉英,陈宇新,李宝杰;关于连续箱梁翼缘有效分布宽度的分析[J];东北公路;2000年01期 |
7 |
汪晓虹,周传荣;组合桁架结构动力学优化设计及模态综合[J];东南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8 |
王成祥,尹新生,邹国富;预应力组合桁架在加固维修中的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3期 |
9 |
王微微;孙振国;吕学涛;;组合梁翼缘有效宽度研究进展[J];低温建筑技术;2006年05期 |
10 |
肖亚明,刘东营,何其洪;简支组合桁架的翼缘有效宽度研究[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5年04期 |
|
|
|
|
|
1 |
钱维平,李刚,马建坡;14MnNbq钢及其焊缝的断裂抗力表述[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0年03期 |
2 |
钱维平;14MnNbq钢用于焊接桥梁的防断适用性[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1年04期 |
3 |
唐琎,叶梅新;混凝土桥面系-钢桁组合梁混凝土板有效宽度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4 |
叶梅新,黄琼;钢结构事故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5 |
王连广,李立新,刘之洋;钢桁架与砼组合梁滑移及掀起的空间计算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6 |
王连广,刘之洋;型钢混凝土结构在国内外应用和研究的进展[J];东北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
7 |
王宗林,王彤,张树仁;体外预应力简支梁正常使用阶段索应力增量分析[J];东北公路;2000年04期 |
8 |
王彤,王宗林,张树仁;体外预应力结构中收缩徐变产生的预应力损失的计算分析[J];东北公路;2001年01期 |
9 |
王彤,王宗林,张树仁;能量变分法求解体外索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增量[J];东北公路;2001年02期 |
10 |
舒赣平,吕志涛,段建中;预应力连续钢梁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