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连续性暴雨过程与前期OLR场的相关分析
【摘要】:
本文在确定我国近50年连续性暴雨过程的基础上,利用NOAA提供的OLR卫星逐日观测资料,用统计学和天气学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的连续性暴雨过程普查其前期全球范围内的OLR异常,揭示过程前期OLR场显著相关特征,以进一步明确对后期过程的生成和维持影响最大的OLR敏感区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长江流域连续性暴雨过程与前期不同时段不同位置的OLR异常确实存在一定的关系,其中江淮流域连续性暴雨过程前期的OLR信号集中于澳大利亚北部印尼附近洋面、印度洋洋面、以及赤道东太平洋洋面,特别是澳大利亚北部印尼附近洋面上的正信号(OLR正距平)在过程前期一个月内一直维持,主要关键时段为过程前第-3和-1周;江南地区连续性暴雨过程前期的OLR信号基本位于赤道周边地区,多位于中南太平洋洋面,信号数目相对较少,主要时段为过程前第-3周;沿江地区连续性暴雨过程前期的OLR信号分布较散,在太平洋洋面及西欧大陆上出现频率较高,从总体上看信号纬度位置相对偏高,主要时段为过程前第-4和-3周。利用所选信号构建回归方程来拟合连续性暴雨过程的降水总量,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平方值在三个分区分别达到江淮0.958,江南0.731,沿江0.933。低纬地区信号所含的信息量较大,发生的气候概率也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