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企业收购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由三个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章节组成,集中关注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中国企业收购现象。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中国转型经济中规模宏大的企业收购活动;努力为传统企业收购理论引入转型经济的独特意义。
首先,传统观点认为国有企业绩效下降后的管理层收购是明晰企业产权,改善企业经营绩效的理性改革:而本文第二章的分析指出,转型经济时期中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独特交易结构与交易规则,使得原本致力于改善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管理层收购政策反而成为导致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有企业绩效下降的重要原因:并且,随着资本市场和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国有企业的真实绩效将面临实际恶化的可能。对于传统企业收购理论而言,须重视管理层收购具体实践中的交易结构和交易规则对收购实际效果的影响;对于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而言,若缺乏对现实约束的详细考察,解决问题的政策反而可能使问题变得更严重。
其次,本文第三章的分析发现,针对转型经济中部分重要行业的进入管制反而使得受管制行业的企业能够在股权出售中获得显著较高的支付溢价。因为潜在进入者通过收购目标企业股权不仅得以“借壳”进入该市场参与竞争,而且能够从进入管制下已在位者的低效竞争中赚取超额利润。本文第三章的分析也指出进入管制与受管制行业内寡头竞争的市场结构之间存在互为促进的动态共存关系,从而为转型经济体系中广泛存在的行业进入管制及其消解提供了部分新见解。
最后,有关转型时期中国企业收购长期绩效的研究发现,与该时期内中国上市企业经济增加值率的普遍下降相比,发生重大收购活动的上市企业的经济增加值率则有所提高,研究结论倾向于支持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上市企业的收购活动能够改善企业长期绩效的观点;同时,本文第四章也以该时期内中国上市企业收购的长期绩效变动为基础检验了若干相关的理论假说,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分析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