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透明铁电陶瓷高速光开关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摘要】:
光开关主要用来实现光路的通断和切换。它是构成光分插复用器以及光交叉连接器的关键器件之一,在光通信光网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论文研究的是基于透明铁电陶瓷电光效应的高速光纤光开关,它的主要特点是响应速度很快,插入损耗较低,串扰也较小。
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具有反馈控制结构的透明铁电陶瓷光开关,并具体分析了反馈监控系统的电路部分和算法设计。该结构光开关通过反馈监控透明铁电陶瓷的状态来修正透明铁电陶瓷上所加驱动电压的大小,以达到减小光开关串扰,提高光开关性能的效果。
本论文分别设计了1×2和2×2光开关的光路方案,并从理论上分析它的工作原理和改进措施。它是一种空间光路光开关,主要包括实现光分束合束的双折射晶体和偏振分束镜以及控制光偏振态的透明铁电陶瓷。对于组成光开关光路的各主要元件进行理论计算分析和设计,使之达到光路设计的要求。本论文还提出了研制光开关的各步工作和相关光路调试实验,并设计光开关封装。
最后,本论文还对研制完成的光开关样品进行其主要性能测试实验设计和研究,并对光开关输出光功率和透明铁电陶瓷上所加电压关系进行实验测量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论文所设计的光开关具有开关速度快、偏振无关、插入损耗小、串扰小等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N256
|
|
|
|
1 |
杨俊,阮玉,王素芹,柳光全,宋镜明,王健;一种新型磁光开关的理论分析与磁路设计[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2年05期 |
2 |
罗风光,曹明翠,徐军,周新军,万安君;与偏振无关的双向2×2光纤光开关[J];光电子·激光;2001年10期 |
3 |
陈希明;周平;;光开关主流技术[J];光通信技术;2006年03期 |
4 |
赵清,阮玉,马晓东,王健;与偏振无关的1×4光开关[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4年03期 |
5 |
宋哲,刘立人,任海霞,刘德安;单块晶体2×2光开关[J];光学学报;2004年06期 |
6 |
罗风光,曹明翠,谢胡,周新军,罗志祥,徐军;4×4自由空间光开关结构及其矩阵分析[J];光学学报;2004年12期 |
7 |
胡台光,吕植明;无源光网络与无源光器件[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96年06期 |
8 |
严清峰,余金中,夏金松;光开关及其在WDM光网络中的应用[J];飞通光电子技术;2001年04期 |
9 |
李伟文,章献民,陈抗生,邹英寅;模拟退火算法在无端偏振控制器中的应用[J];光子学报;2005年06期 |
10 |
翁梓华;陈智敏;朱赟;王义进;杨国光;黄元庆;;高速微型1×2磁光开关[J];光子学报;2006年03期 |
|
|
|
|
|
1 |
魏世明,柴敬,李毅;岩梁小变形的光纤光栅检测方法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
2 |
魏世明;柴敬;;相似模拟实验中光纤光栅传感检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
3 |
王海嵩,宋俊峰,许呈栋,侯小珂,王剑钢,常玉春,王金忠,杜国同;基于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收发模块研究进展[J];半导体光电;2002年03期 |
4 |
刘俊刚,杨清宗;用于现代雷达系统的光波导[J];半导体光电;2003年02期 |
5 |
廖先炳;光子晶体技术——(四)光子晶体光无源器件[J];半导体光电;2003年05期 |
6 |
黄山,赵华凤,俞涛,周开军,刘海涛;光纤光栅温度补偿桥式结构[J];半导体光电;2003年06期 |
7 |
巩宪锋,王长松,郭转运,吕可诚;FFP边带滤波技术研究[J];半导体光电;2004年01期 |
8 |
王敏琦,胡庆;光波长转换技木及其在WDM网络中的应用[J];半导体光电;2004年02期 |
9 |
罗洪,熊水东,陈儒辉,胡永明,倪明,孟洲;全保偏光纤加速度矢量传感器的设计与实验[J];半导体光电;2004年03期 |
10 |
杨华勇,周伟林,李智忠,孙崇峰,胡永明;窄带激光器调谐的光纤光栅波长移位解调[J];半导体光电;2005年01期 |
|
|
|
|
|
1 |
梁忠诚;徐宁;涂兴华;陈陶;赵瑞;;新颖的微流控光学变焦透镜阵列集成器件[J];光电工程;2008年09期 |
2 |
段存丽;张苏娟;胡小英;刘宝元;;光线入射角和晶体光轴取向对晶体折射光线的影响研究[J];光电子技术;2009年01期 |
3 |
陈希明;周平;;光开关主流技术[J];光通信技术;2006年03期 |
4 |
赵清,阮玉,马晓东,王健;与偏振无关的1×4光开关[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4年03期 |
5 |
董作人;叶青;瞿荣辉;方祖捷;;Characteristics of a PLZT electro-optical deflector[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07年09期 |
6 |
宋哲,刘立人,任海霞,刘德安;单块晶体2×2光开关[J];光学学报;2004年06期 |
7 |
罗风光,曹明翠,谢胡,周新军,罗志祥,徐军;4×4自由空间光开关结构及其矩阵分析[J];光学学报;2004年12期 |
8 |
何忠蛟,陈达如,黄峰,马养武;多波长光纤激光器的研究[J];光学仪器;2003年04期 |
9 |
黄章勇;光开关器件及其性能[J];飞通光电子技术;2001年01期 |
10 |
严清峰,余金中,夏金松;光开关及其在WDM光网络中的应用[J];飞通光电子技术;2001年04期 |
|
|
|
|
|
1 |
彭承柱
,彭明宇;全光网络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J];广播电视信息;2003年03期 |
2 |
张宁,纪越峰;光通信网络中的光开关技术[J];光通信技术;2004年04期 |
3 |
李苹,王俊华,万红;光开关技术研究[J];光通信技术;2004年04期 |
4 |
许亚国,赵季红,张海林;智能光网络的生存性研究及关键技术[J];光通信技术;2004年09期 |
5 |
黄章勇;光开关器件及其性能[J];飞通光电子技术;2001年01期 |
6 |
王海晏,安毓英,杨廷梧;偏振模色散的偏振主态旋转补偿法[J];光子学报;2003年11期 |
7 |
张晓光,于丽,郑远,李朝阳,周光涛,沈昱,杨伯君,王宏祥,王岚,纪越峰;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实验研究[J];光子学报;2003年12期 |
8 |
刘宏利,王肇圻,张轶楠,胡平,高卫华,韩德万;偏振控制的Ce∶KNSBN类光纤光折变光开关[J];光子学报;2004年03期 |
9 |
陈林,张晓光,张茹,于丽,杨伯君;偏振模色散对多信道光纤通信系统信号的影响[J];光子学报;2004年04期 |
10 |
晏辉鸣,万鹏,吴兴坤;光纤直接耦合微加工型1×2光开关[J];光子学报;2004年05期 |
|
|
|
|
|
1 |
陈险峰;刘坤;石剑虹;;基于周期性极化铌酸锂晶体的电光开关(英文)[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
2 |
;行波电极提高光开关性能[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6年03期 |
3 |
董良威,阎晓娜,史开源,颜锦奎;利用光折变晶体的电光、压电效应实现2×2光开关的原理[J];光学学报;2003年07期 |
4 |
马慧莲,杨建义,江晓清,王明华;MMI型GaAs 1×N和N×N集成光学开关的研制[J];半导体光电;2000年06期 |
5 |
肖胜利;朱锋;郑好望;;克尔效应与光开关[J];现代物理知识;2006年01期 |
6 |
阎晓娜,董良威;光折变铌酸锂晶体电光、压电效应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7 |
陆茜;侯再红;陈修涛;;湍流廓线激光雷达中的电光开关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2期 |
8 |
高艳霞,张华,俊娜,徐世祥;一种新型光开关时间响应特性的研究[J];中国激光;1998年05期 |
9 |
罗风光,曹明翠,谢胡,周新军,罗志祥,徐军;4×4自由空间光开关结构及其矩阵分析[J];光学学报;2004年12期 |
10 |
杨建华;;家庭节电变光开关[J];河南科技;1987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