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平油菜氮素含量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摘要】:
本论文通过获取地面和卫星平台的油菜氮素含量遥感信息,采用统计回归方法和三种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后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简称BP)、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简称RB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Network,简称SVM),分别在叶片、冠层、卫星遥感等三个平台下,建立油菜氮素含量估算模型,对油菜氮素含量进行遥感估算和反演,并通过卫星影像提取油菜种植面积,反演油菜氮素含量反演,以得到更为方便、有效准确的油菜氮素诊断方法,对油菜作物大面积产量监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油菜叶片和冠层光谱基本特征为,在550nm处,即形成一个小的反射峰,在700nm左右形成高反射平台。不同供氮水平下的油菜叶片和冠层光谱在近红外波段差异明显,反射率随供氮水平提高而降低,透射率随供氮水平提高而上升。油菜冠层光谱反射率随着生长发育的推进,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油菜叶片红边位置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出现“红移”现象;冠层光谱的红边位置λ_(red)具有“双峰”和“红边平台”现象,红边幅值Dλ_(red)和红边面积S_(red)随发育期推进,出现“红移”和“蓝移”现象,这与水稻、玉米等其它农作物不同。(2)油菜叶片水平氮素含量估算方法研究表明,以光谱反射率倒数对数的一阶微分形式(log(1/R))′建立的估算模型验证结果最佳。三种人工智能方法中以RBF方法得到的估算模型验证结果最佳。(3)油菜冠层水平氮素含量估算方法研究表明以光谱反射率倒数对数的一阶微分形式(log(1/R))′建立的估算模型验证结果最佳。三种人工智能方法中以BP方法得到的估算模型验证结果最佳。(4)基于卫星遥感影像的油菜氮素含量遥感反演方法研究表明,5种硬分类法对混合像元的分类能力从SVM、ARTMAP、KNN、BPN、MXL依次降低;高纯度像元比重越大的类别其分类的总精度越高;采用投票法的多分类器结合的分类法可以显著提高分类的总精度;用全模糊分类法能提高分类精度;采用卫星影像的光谱反射率建立油菜氮素含量的估算模型,能保证模型用于大范围油菜氮素含量填图的有效性。
总之,本研究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或有所创新: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平台下油菜氮素含量遥感估算方法;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油菜氮素含量遥感估算的全过程;在油菜种植面积提取方法研究上应用了全模糊分类和混合像元对分类结果的影响分析技术,进行了新的有效探索。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P79
|
|
|
|
1 |
蔡煜东,许伟杰;土壤类型分析的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J];华北农学报;1994年03期 |
2 |
唐湘如,官春云;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碳氮及脂肪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
3 |
巴雅尔,敖登高娃,沈彦俊,朱林,Ryutar Toateishi,王一谋;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Spot/vegetation NDVI影像的大尺度神经网络分类[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5年06期 |
4 |
邱德运,胡立勇;氮素水平对油菜功能叶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5 |
李侃,刘玉树,王蕾;一种粗糙集属性约简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05期 |
6 |
王凯峰,秦前清;基于单类SVM的遥感图像目标检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32期 |
7 |
蒋刚,肖建,郑永康,宋昌林;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一类水域叶绿素a浓度反演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5年10期 |
8 |
洪金益,姚学恒,潘冬;基于SVM遥感图像矿化信息提取试验[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4年05期 |
9 |
张友水,冯学智,阮仁宗;基于GIS的BP神经网络遥感影像分类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
10 |
任红艳
,潘剑君,张佳宝;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小麦冠层光谱特征及产量分析[J];土壤通报;2005年01期 |
|
|
|
|
|
1 |
雷天赐,祝明强,周万蓬;高光谱数据挖掘在蚀变矿物识别与提取中的应用[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5年03期 |
2 |
姜萍,李遵基,梁伟平,胡风岗;一种基于神经元的解耦控制算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3 |
单波,徐燕,赵建涛;预测控制算法及其在倒立摆中的应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4 |
刘禾,段泉圣,李农庄,周茵;基于遗传算法的PID参数整定与优化[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5 |
房方,孙万云,牛玉广;控制系统传感器故障的检测与诊断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
6 |
彭道刚,韩璞,于希宁,杨平;模糊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控制方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
7 |
韩璞,孙海蓉,周黎辉;自适应神经元PID控制器在过热汽温控制中的应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
8 |
李佐文;牛云平;;论认知机制差异对译作解读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
9 |
雷肖;马历;;机组定子纯水冷却系统渗漏的智能检测方法探讨[J];水电与新能源;2011年03期 |
10 |
丛利民;李国志;廖蕾;宋俊峰;;多源遥感数据空间叠合找矿效果研究[J];华北国土资源;2009年04期 |
|
|
|
|
|
1 |
王海龙,戚飞虎;基于信息叠加的学习算法[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0年03期 |
2 |
林三虎,朱红,赵亦工;基于神经网络的海杂波模型[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4年01期 |
3 |
赵温波,黄德双;全结构遗传优化径向基概率神经网络[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4年02期 |
4 |
李祚泳;用B-P神经网络实现多波段遥感图像的监督分类[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8年02期 |
5 |
吴谋成,黄荣汉;油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甙总量的快速定量测定[J];华中农学院学报;1983年03期 |
6 |
毛建旭,王耀南;基于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分类[J];测控技术;2001年05期 |
7 |
哈斯巴干,马建文,李启青,韩秀珍,刘志丽;基于小波融合的ASTER数据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分类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3年09期 |
8 |
刘子琳,蔡昱明,陈中元,刘诚刚,朱根海,王小谷;1998/1999年南极夏季普里兹湾及北部海区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J];极地研究;2002年01期 |
9 |
李侃,刘玉树,王蕾;一种粗糙集属性约简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05期 |
10 |
丛爽,郑毅松,王怡雯;ART-2神经网络的改进及建模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1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