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工程中数据分片及模型重建研究
【摘要】:
本文是作者在逆向工程中数据分片和模型重建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理论研究及软件开发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网格数据的数据分割及矩形片的提取、多个B样条曲面间光滑拼接、任意模型的多个B样条曲面拟合的分块快速算法、基于二元三次样条函数在TYPE-Ⅱ分割下的曲面重建方法、基于约束和层次结构的模型表示及一个小型逆向工程软件系统的建立等。
本文首先综述了逆向工程的现状,分析了逆向工程中的主要步骤,着重介绍了由不同类型的数据(空间点云、轮廓数据、多边形网格)重建不同类型曲面模型的技术,重建曲面的类型主要有分片线性曲面、参数曲面、隐式曲面及细分曲面。
数据分片工作一直是逆向工程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到目前为此还没有一种可以通用的分片方法。通常的做法是手工在模型上指定分割边界或者通过网格化简来进行数据分片:手工的方法非常耗时,而通过网格化简的结果是其分片数量过多。对于网格类型的数据,为改进上述不足,本文给出了一种利用网格上的尖锐特征来提取矩形片的方法,对于点云数据以及特征不明显的网格,作者编制的一个小型的软件工程系统CTMod提供了特征手工指定及分隔边界创建的交互方法。相比较传统的手工方法[81],本文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分片的速度,相比较网格简化方法[49][13][12],本文的算法得到的数据分片数量大大减少,同时兼顾了网格上的尖锐特征(Sharp Feature),使得分片结果更理想。
多个B样条曲面之间光滑拼接是模型重建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奇异点的存在,由目前的算法拟合得到的曲面一般只达到了G~1的连续。对于三次B样条曲面,在分析了任意拓扑模型曲面重建过程中曲面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G~1和G~2混合连续拼接方法,即沿同一条边界,曲面之间除了在奇异点附近满足G~1连续之外,其它部分满足G~2连续。重建后的模型曲面之间尽可能地满足了更高的光滑连续性。在算法的实现过程中,采用了基于检查点的线性约束条件添加办法。相比较[81],本文采用了不同的光滑约束方程,算法同时可以自动计算约束方程中的各项系数:相比较非线性的约束条件方法[85],本文算法的求解过程更稳定。对于复杂模型,进行全局优化的曲面重建时,需要同时反求大量的曲面控制点。这个拟合过程需要求解庞大的线性方程组,由于数据采样以及B样条基函数本身的特性等原因,该系数矩阵常常会呈现病态,导致拟合结果失真。对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分块思想的快速算法。相比较[79,80]直接求解大规模线性方程组得到的结果,这里给出的分块快速拟合方案在不丢失拟合精度的前提下大大地提高了曲面重建速度。
本文还研究了二元三次样条函数在曲面重建中的应用问题,在TYPE-Ⅱ型剖分下,对于三次样条插值曲面的C~1-拼接问题,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121][119].但关于C~2-拼接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使用二元三次样条函数来插值重建曲面,使得重建曲面达到了C~2-拼接,在给出样条函数分片表达式的同时也给出了其误差估计。
在模型存储中,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约束和层次结构的模型表示方法。该数据模型使用BREP/CSG表示方法,同时包含了多重层次的约束,约束集成在于模型特征之间。这种模型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建模的需求,特别对于虚拟制造,在目前虚拟现实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分辨率都很有限的情况下,对于复杂模型的建模,其优点显得尤为突出。
最后,作者编制了一个小型的逆向工程软件系统,实现前面提出的一些逆向工程的算法。该系统使用VC++语言,基于MFC框架以及OpenGL技术开发,可以处理点云、轮廓以及网格类型的采样数据,重建模型可以输出为WavefrontOBJ文件。在系统的实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处理各种曲线、曲面。同时还给出了一种Bézier曲线的快速绘制算法。
|
|
|
|
1 |
赵彦玲;王从军;;逆向工程三维点云数据后处理与模型的重建[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2 |
金涛,许跃敏,童水光;一种用于逆向工程的对称平面重建方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年06期 |
3 |
周儒荣;逆向工程与快速原型制造[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2000年09期 |
4 |
俞鸿斌;王志明;;基于逆向工程的CAD实体模型重建技术[J];煤矿机械;2007年11期 |
5 |
谭昌柏,周来水,安鲁陵,周儒荣;逆向工程中基于BP网络的自动特征识别器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5年10期 |
6 |
叶泳东;叶晓平;金涛;;逆向工程集成数据处理系统[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6年11期 |
7 |
陈宏明,彭雨哟,周来水;约束条件下拉伸与旋转特征模型重建方法[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年02期 |
8 |
杨志霞;;基于逆向工程的产品模型重建[J];科技传播;2010年24期 |
9 |
金涛,陈建良,童水光;逆向工程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机械工程;2002年16期 |
10 |
周海,周来水;基于细分的逆向工程及其关键技术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3年02期 |
11 |
陶凯;龚声蓉;;CATIA在水泵底座逆向重构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技术;2008年01期 |
12 |
颜钦钦;刘江;;逆向工程中IGES数据接口的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02期 |
13 |
聂军洪,周来水,张丽艳,周儒荣;逆向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J];机电工程;2003年02期 |
14 |
平雪良;周来水;刘胜兰;;一种保持特征的三角网格光顺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02期 |
15 |
毛昕;王坤;黄英;陈述平;;逆向工程中的鞋楦模型重建与楦面展开[J];工程图学学报;2006年06期 |
16 |
吴金钟;刘学慧;吴恩华;;网格图形编辑的样条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7年07期 |
17 |
淮旭鸽;徐娅萍;苏晓红;;基于UG的逆向工程研究与展望[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9年09期 |
18 |
伊启中;基于Pro/ENGINEER软件逆向工程技术的应用[J];机电技术;2005年01期 |
19 |
赵艳平;高明;罗大兵;;基于Surfacer和CATIA的电话机模型重建[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年02期 |
20 |
陈雪娟;;张量积等距曲面的样条逼近[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