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驱动的复杂机电产品设计理论和方法及其在大型注塑装备中的应用
【摘要】:
针对复杂机电产品设计的创新性、层次性、演化性、尺度性、耦合性等固有特点,将性能知识引入到复杂机电产品设计过程中,提出了性能驱动的复杂机电产品设计理论和方法。为基于知识的复杂机电产品性能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为性能驱动复杂机电产品设计的过程建模与性能知识获取提供方法依据;为性能驱动复杂机电产品设计的方案优化与多领域性能知识集成提供技术支持。并结合实际应用将本文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大型注塑装备设计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1章介绍了复杂机电产品设计的内涵、特点及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设计方法在实现复杂机电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描述和建模的局限性、知识获取和优化的局限性以及过程协同和集成的局限性,阐述了性能驱动复杂机电产品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给出了本论文的课题来源及论文内容的总体结构框架。
第2章从复杂机电产品设计过程出发,对驱动机电产品设计的性能知识进行了严格的定义。在“功能-质量”体系下的狭义性能知识定义基础上,对性能知识在“作用-反馈”体系下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扩展。并且在不同体系下分别对性能知识进行了分类研究。分析了机电产品性能知识的特点,阐述了性能知识搜索、性能知识过滤和性能知识抽取的性能知识获取体系,归纳了性能驱动复杂机电产品设计的4种驱动方式。为性能驱动复杂机电产品设计过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3章主要研究了结构性能知识以映射驱动的方式完成复杂机电产品的结构建模与求解。在“作用-反馈”体系下,依据机电产品性能知识定义的理论基础,针对性能驱动的复杂机电产品设计建模进行研究。将机电产品性能知识单元化。建立了便于性能驱动复杂机电产品设计的性能知识符号模型。在机电产品性能知识语义描述的基础上,扩展出机电产品性能需求集的语义描述方法,建立结构性能知识单元与机电产品实例结构的映射关系,分别根据理想、冗余和耦合映射关系,提出机电产品结构设计的求解方法。以示意简图的方式形象的说明了实现性能驱动复杂机电产品结构设计的过程。
第4章主要研究了行为性能知识以演化驱动的方式完成复杂机电产品的多参数同伦反演。依据离散的机电产品性能实际测试数据与连续的理论计算数据,建立多参数关联的机电产品行为性能反演分析模型,采用数值与几何结合的方法,利用多参数关联的数值几何同伦反演技术与多参数同伦两段修正技术,获得或逼近实际的连续数据。
第5章主要研究了目标性能知识以融合驱动的方式完成复杂机电产品的多尺度设计优化。将多尺度理论引入到机电产品性能优化中,分别描述了机电产品在性能驱动产品设计过程中在零件尺度、部件尺度和整机尺度上的多尺度性能优化问题的特性和本质,并研究了复杂机电产品性能在多尺度上的融合条件。采用基于粗糙集的支持向量聚类方法缩减外部种群数量,提高强度帕累托进化算法的计算效率。
第6章主要研究了使能性能知识以应用驱动的方式完成复杂机电产品的多领域数据集成。提出了一种符合性能驱动复杂机电产品设计方法对性能知识需求的多领域性能知识相关系统组件接口技术,对组件接口进行语义描述,构建了组件接口模型。通过对组件PDAPI的结构、实现、访问的研究和对技术优点的阐述,说明组件接口技术的具体实现,以及对自我包容、沟通协作、复合使用和不可持续的满足。
第7章选取典型复杂机电产品大型注塑装备为性能驱动复杂机电产品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对象,详细阐述了本文提出的方法在性能驱动大型注塑装备设计过程中的具体实现。介绍了HTMD产品设计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HTMD系统与SAP R/3 ERP系统的多领域性能知识信息集成的实例。验证了性能驱动复杂机电产品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第8章对性能驱动复杂机电产品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了论文工作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之处,对论文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H122
|
|
|
|
1 |
谭建荣;徐建明;范文慧;;面向合理化工程的图形单元技术[J];工程图学学报;1997年04期 |
2 |
杜兵劳;陈永当;杨海成;;基于知识的航空发动机设计集成技术[J];航空制造技术;2006年07期 |
3 |
陈义保;罗震;钟毅芳;;基于拓扑描述函数的结构拓扑优化设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4 |
谭建荣;递归化产品信息集成建模技术[J];机电工程;1998年01期 |
5 |
尤文建,李绍滋,李堂秋;基于概念扩充的文本过滤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25期 |
6 |
舒慧林,刘继红,钟毅芳;计算机辅助机械产品概念设计研究综述[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0年12期 |
7 |
冯毅雄,谭建荣,伊国栋,刘振宇;基于符号的装配建模方法研究[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3年06期 |
8 |
刘黎;马利庄;谭武征;;产品概念创新设计系统——CIDS[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6年01期 |
9 |
宋玉银,褚秀萍,蔡复之;基于时间Petri网的实时并行设计过程建模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1999年06期 |
10 |
韩晓建,邓家提;产品概念设计过程的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0年01期 |
|
|
|
|
|
1 |
康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审核及选题管理系统[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
2 |
于加晴;查建中;陆一平;徐文胜;李楠;;基于SOA的分布式并行协同设计架构[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
3 |
崔晓阳;蔡远文;史建伟;;公理化设计在可在轨组装飞行器总体设计中的应用[J];兵工自动化;2011年05期 |
4 |
滕启,王科社,张志强,米洁,孙江宏;现代设计技术的研究与综述[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
5 |
滕启,王科社,孙江宏,车丽晶;试论快速设计技术与方法[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6 |
滕启,郭莹,盖雨聆;试论摩擦学设计技术[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
7 |
毕鲁雁;焦宗夏;范圣韬;;基于本体映射的产品概念设计方案生成新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
8 |
陈梦,王新平,宿英新;并行设计中冲突的一致性检测算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9 |
夏天,樊孝忠,刘林,骆正华;基于ALICE的汉语自然语言接口[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
10 |
卢政营;;消费者需求拓扑结构演化研究——以葡萄酒业为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
|
|
|
|
|
1 |
;我国塑料机械行业与国际水平尚存六大差距[J];工程塑料应用;2010年01期 |
2 |
李建勇,鄂明成,查建中;制造系统鲁棒性的设计与优化[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3 |
王文静;刘志明;李强;缪龙秀;;CRH2动车转向架构架疲劳强度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
4 |
邓志鸿,唐世渭,张铭,杨冬青,陈捷;Ontology研究综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5 |
乌兰木其,吴斌,邓家禔;面向创新的产品需求获取与处理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6 |
何飞;黎敏;阳建宏;徐金梧;;基于小波相关向量机的产品质量模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
7 |
宗鸣镝,蔡颖,刘旭东,李湘媛;产品模块化设计中的多角度、分级模块划分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
8 |
苏志欣;王理;夏国平;兰颖超;熊美蓉;;一种基于改进VIKOR的土石方调配两阶段优化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
9 |
刘蔚,崔维成;多学科设计优化:载人潜水器设计的一种新工具(英文)[J];船舶力学;2004年06期 |
10 |
尚鸿雁,田广军,康旭辉,史锦珊;对称温度补偿在光电混合式电流互感器中的应用[J];传感器世界;2001年09期 |
|
|
|
|
|
1 |
丁国富;张卫华;王颋;闫开印;肖世德;;铁路机车车辆虚拟样机工程[A];中国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2004年度铁路机车车辆动态仿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
|
|
|
|
|
1 |
顾岳鹏,殷仁龙;枪械方案设计专家系统中不精确知识的研究[J];兵工学报;1997年04期 |
2 |
韩晓建,邓家褆;机械产品设计的过程建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
3 |
王志良;人工心理学──关于更接近人脑工作模式的科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
4 |
项飞,宁汝新,王国鸿;支持产品数据动态管理的数据-过程互动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
5 |
宋伟,王举成,马根峰,赵济林;Internet数据挖掘原理及实现[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6 |
杨客,李宝宏,李晓辉;装设延时自闭阀管道的水力计算探讨[J];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
7 |
陈晓川,张暴暴,冯辛安;面向成本的设计的关键技术及其概念模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
8 |
林鸿飞,姚天顺;基于示例的中文文本过滤模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9 |
汪峰,朱艺颖,白晓民;基于遗传算法的机组组合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06期 |
10 |
康桂英,刘春平;新一代中文智能搜索引擎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