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CT检查辐射剂量的探讨
【摘要】:
目的探讨常规CT检查中的辐射剂量,从标准的扫描方案中寻找影响辐射剂量因素。
材料和方法以我院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螺旋CT为例,分别收集在既定扫描方式下不同部位的患者各10名,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5名。将不同部位扫描参数及扫描时的辐射剂量进行总结。
结果在标准扫描方案情况下,颅脑平扫患者的CTDI_(vol)范围为49.25mGy~54.72mGy,有效剂量范围(Effective Dose)为1.47mSv~1.93mSv;胸部平扫患者的CTDI_(vol)范围为5.18mGy~6.24mGy,有效剂量范围为2.35mSv~3.1mSv;胸部增强患者的CTDI_(vol)范围为5.26mGy~5.88mGy,有效剂量范围为2.06mSv~3.41mSv;上腹部常规平扫患者的CTDI_(vol)范围为7.91mGy~9.21mGy,有效剂量范围为2.37mSv~4.41mSv,动脉期CTDI_(vol)范围为9.06mGy~10.54mGy,有效剂量范围为2.75mSv~5.05mSv,静脉期CTDI_(vol)范围为7.91mGy~9.21mGy,有效剂量范围为2.41mSv~4.41mSv;盆腔常规平扫患者的CTDI_(vol)范围为3.41mGy~6.81mGy,有效剂量范围为1.3mSv~2.9mSv,增强后CTDI_(vol)范围为3.41mGy~6.72mGy,有效剂量范围为1.3mSv~2.9mSv;冠状动脉CTA患者第一次扫描(①平扫)CTDI_(vol)范围为4.08mGy~5.35mGy,有效剂量范围为0.77mSv~1.36mSv;第二次扫描(②选定监测平面)CTDI_(vol)为4.21mGy;第三次扫描(③监测阈值触发)CTDI_(vol)范围为29.48mGy~50.54mGy;第四次扫描(④造影剂增强)CTDI_(vol)为42.82mGy,有效剂量范围为6.48mSv~9.24mSv。
结论通过对上述我院常规CT检查患者CTDI_(vol)分析,在标准的CT扫描方案中,对于不同的患者,CTDI_(vol)差异较大,除患者自身因素,如身高、体重、检查中配合情况等,还与我们放射科工作人员的人为因素有关,如扫描范围、FOV大小、造影剂速率等等。影响CT检查中的辐射剂量的因素很多,除技术因素外,还应考虑到人为因素。
|
|
|
|
1 |
陈静,刘基芳,张晓刚,栗学军,吴镇凤,陈露;放疗对癌症患者体内抗氧化剂含量的影响[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
2 |
付东,陈国志;三种中药方剂对照射引起小肠运动功能紊乱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探讨[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6年04期 |
3 |
温静,叶坚,王其亮,郭印长,秦宝霞,葛盛秋,姚永祥,张广满;国际航班机组人员所受辐射剂量调查[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6年01期 |
4 |
黄斌;;凡是辐射都有害吗?[J];科技潮;1998年03期 |
5 |
朱建国,邓大平,侯金鹏,冯涛,杨娟娟,高梅兰;儿科放射学中儿童辐射剂量水平与评价[J];中国辐射卫生;1999年02期 |
6 |
张立新;王新明;贾绍田;;某区区级医院透视受检者辐射剂量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2006年02期 |
7 |
袁国裕;陈忠伟;徐孝波;;心脏介入患者辐射剂量和早期外周血细胞变化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6年04期 |
8 |
李雅春;杜国生;马永忠;孔玉霞;王树华;王金龙;董利伟;胡灏;;155例介入放射学受检者剂量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2007年01期 |
9 |
江波;刘强;姜恩海;邢志伟;赵欣然;;早熟染色体与辐射剂量-效应的关系[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7年12期 |
10 |
肖锋;涂彧;徐国千;周菊英;刘一之;;脑血管介入放射学操作中患者受照剂量的研究[J];辐射防护;2008年03期 |
11 |
王振;狄幸波;丁忠祥;卢建芳;徐健;刘锦;蔡学祥;吴颖;;应用Z-DOM技术降低MSCT腹部多期检查辐射剂量[J];放射学实践;2008年11期 |
12 |
吕秀华;麻增林;贺丽英;闫玉昌;;低辐射剂量脑CTA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年04期 |
13 |
吴爱琴;郑文龙;许崇永;;MSCT CARE Dose 4D功能与螺距对图像噪声和辐射剂量的影响[J];放射学实践;2010年09期 |
14 |
郭濴;张飞;张伟峰;葛英辉;谢瑞刚;张继良;;头颅CTA部分骨减影技术在降低剂量中的应用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0年15期 |
15 |
常军;;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胸部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33期 |
16 |
李杰;郭晓利;陶可伟;徐中华;张冬梅;庄益;;100例乳腺钼靶摄影辐射剂量的调查和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1年02期 |
17 |
;UNSCEAR 1994年报告简介[J];辐射防护通讯;1995年03期 |
18 |
张旭光,山常起,马旺扣,吴翼伟,王栋梁;~(192)Ir颗粒源的制造和辐射剂量检测[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
19 |
杜桂英;窦玉梅;满静;陈玉祥;;对一起闲置放射源处置的报告[J];中国辐射卫生;2005年04期 |
20 |
徐国千;涂彧;肖锋;万骏;刘犁;周菊英;刘一之;;介入放射学诊疗中患者所受辐射剂量调查研究[J];辐射防护;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