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居住区室外环境热舒适性研究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其中在旧城区更新改造的大浪潮里,70-80年代居住区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在投入使用30多年后,出现了很多不如当初设计者所料的情况,许多设计意图并未能满足现今使用者的需求,或者使用者的实际需要并未被已建成环境所体现。本研究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既有居住区外部物理环境以及热舒适性的研究,总结当前既有居住区室外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与热舒适性的关系等,为既有居住区的发展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以此促进居住区公共空间的交往活动。
首先本文以物理环境热舒适性研究方法论为主,借鉴前人的测试内容和方法,通过对70-80年代居住区室外环境进行物理数据(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黑球温度、水平辐射量、噪声、照度及二氧化碳含量)的采集,结合统计学的理论分析方法,归纳出既有居住区外部物理环境的实际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考察环境参数、生活参数、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等对户外环境下人体热舒适感的综合性影响情况,总结调研及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终提出有效应用于居住区户外环境的热舒适性分析方法。
在对深圳的园岭新村和武汉的华侨一村及台北一村进行实地调研,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a、所调研的既有居住区外部物理环境特征;b.同一城市大气候背景下,不同区域、不同设计趋向的居住区微气候环境特征;c.通过现场观察初步评估既有居住区存在的舒适性问题;d.环境参数与人体热舒适感的联系;e.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等对人体热舒适性的影响;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总结造成既有居住区舒适性问题缺陷的原因以及70-80年代居住区达到舒适性标准所存在的差距。